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开封

写到飘没处 笔墨见真魂——省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云平写意(2)

2013/11/27 15:52:09 点击数: 【字体:

  云平固守经典,在不离古人的同时,亦反映现在,往往能从别人的笔画之中“偷”得章法或者笔意,用云平自己的话说就是游离于古人今人之间。

  时至今日,云平学帖习碑中每作一字,仍于点画勾捺之上反复推敲,不断修正,笔笔所至,不失法度。他6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常常是作品悬满墙、铺于地。一个已负盛名的书家,始终保持着初学者的虔敬和过来人的清醒,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安贫乐道勤弄墨

  “脱俗”构成了云平作品独特的精神氛围。欣赏云平的作品,一如陶渊明诗一般的感受,洗尽凡格,独运天倪,雄强、隽秀,非常静美中透着傲岸风骨和生命力。

  “书法要有超凡脱俗的境界,以达文、静、雅。”云平解释说,文者,取其不粗鄙;静者,取其无火气;雅者,取其高义。这正是云平的艺术生命之根。

  在书法的落款上,许多人往往落款为某书,而云平大多以某写来落款,于平实之处见精诚。这源于他自己的一个理论:书法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书写性。

  云平把书法创作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形而下的,指技法层面;另一个是形而上的,指体现审美追求与思想境界的层面。一旦书法创作转入形而上的层面,书法就必须侧重审美追求和趣味。

  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现今很多人对写字的概念不清楚,把技法作为最高层面的东西,我认为最高的层面是‘写’,写心情,写性情,写追求,只有深入传统、理解古人,才明白此中深意。”云平说。

  云平心无旁骛、安步当车。他说:“在‘量’上必须要下够工夫,‘书’山有路‘量’为径。古人书法风格的形成大约在55岁,艺术语言相对稳定在一个层面上,55岁到65岁才进入创作盛年。未及深入便要影响全国、开宗立派,是绝对行不通的,要想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必须顺应艺术的发展规律,一步步地把过程走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更有“智永练字,退笔成冢”,都在说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云平之见,学习书法,在追求质变的同时,要适时勒住缰绳,不能信马由缰随意所至。只有厚积方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大巧若拙独悠然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此树为楷书的行神之源。云平诸体皆能,尤工楷书,他的楷书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复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于朴拙之中流露大气象。

  字随人性,云平亦一直“愚钝”地坚守自己的认识和选择,无论外界如何喧哗,他独自欣欣然而不改初衷。于大自在中体现一种大自信的,则是云平的“计划成就”:哪一时段达到哪一种高度,体现了他对书法规律的把握,而这些都来自于他丰厚的书家底蕴。

  云平对字的领悟表面看来似乎是慢半拍的,他写过的东西往往要放一放,冷却一下,因为“只有冷却之后,才能发现不足和可取之处”。每年都会有一阵子,他把自己的字搜出来,挂在墙上,铺在地上,不断地回顾和反思,从而使他的积累都成为正方向的积累,这也是他不为外物所动,而风格日渐凸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云平分析能力极强,他有置身事外明察秋毫的能力,不为纷纭所障,富于睿智,明辨大势,进退有据。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曾评价他对书法艺术有一种“江流石不转”的定见和毅力。

  云平说对自己的书法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虽作品多次获国家大奖并不断地赴国外展出,但除了协会的工作,他从不主动参评,只跟自己较劲。业界人皆知他也从不跟风,笃定不移,独立特行,渐积渐厚,从容确立明晰目标,可谓睿智。

  古道热肠趋大成

  河南著名书家李刚田评价云平:“他对人古道热肠,在朋友中有的是坦诚与热情。”所有与云平交往过的人大多认识趋同:他总是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指点迷津,条分缕析,不厌其烦,期期以成人之美,常常超过当事者自己的期望。

  还听说,与云平同席就餐的都会恪守一个传统:唯年长者列正席,不论其他。“与人相交,首在平等,要放下学识、放下地位、放下声望,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坦诚相待。”这句话让人看到一个书家的虚怀若谷。云平老师波澜不惊的目光里,一种天然的温和气质,让人敬而不远。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0年4月2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