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经济概况
2013/3/21 17:41:2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打好“五大攻坚战”、确保实现“五个翻番”、推动开封快速崛起的目标任务,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凝心聚力抓发展,金石开封谋跨越,全市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打好五大攻坚战
2011年,是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乘势而上、成效显著的一年,也是凝聚全市智慧和力量、深入谋划开封未来发展的关键一年。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开封发展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同志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同志先后到开封调研指导工作,并多次对开封发展提出希望和要求。特别是2011年6月下旬,卢展工书记到开封调研,勉励开封干部群众要“精诚所至,金石开封”,努力推动开封又好又快发展。7月下旬,郭庚茂省长到开封调研,要求开封干部群众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认清形势,扭转退势,率先崛起,再造辉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委、市政府持续、延伸、拓展、深化开封未来发展的战略导向,制定了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
2011年8月31日至9月2日,市委成功组织召开了市十次党代会。会议全面回顾了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客观分析了发展形势,作出了“未来五年,是我市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打好“五大攻坚战”、确保实现“五个翻番”、推动开封快速崛起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为开封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集体,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班子整体合力,必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开封必须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攻坚战、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五大攻坚战”。这是市委统揽全局、谋划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开封快速崛起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幸福开封的重要举措。打好“五大攻坚战”与省委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总体要求,打好“五大攻坚战”是具体举措。打好“五大攻坚战”是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深化和延伸,既是开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的生动实践,又是开封谋求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
“五大攻坚战”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每一项工作都检验着开封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考验着开封干部群众的执行力。打好“五大攻坚战”,意味着开封要用五年的时间超越兄弟市若干年走过的路,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是一场无法回避的“硬仗”,同时也是众望所归,理应顺势而为。为切实打好“五大攻坚战”,市委分别组织成立了“五大攻坚战”指挥部,由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指挥长,下设办事机构,加强了对各个攻坚战的领导。围绕打好每一大攻坚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个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当前,全市上下正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转变领导方式为先导,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凝心聚力,务实重干,扎扎实实打好每一大攻坚战,加快推进开封崛起进程,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二)综合实力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093.64亿元,增长12.9%,增幅居全省第6位,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成功跃上“千亿GDP”新台阶。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23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29.3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363.8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3.7:43.2:33.1,调整为21.7:45.0:33.3,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78.3%。
地方财力持续增强。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8.7亿元,增长31.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05亿元,增长32.5%,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市本级20.09亿元,增长25%。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5%,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5.2亿元,增长24.7%,增幅居全省第12位。
人均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4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92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13.6%和20.4%。
(三)农村经济
开封是农业大市,是河南省粮食生产主产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的要求,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259万吨,同比增长1.33%,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棉花、油料总产分别为5.1万吨、40.3万吨,水产品总产5万吨。
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全市开展14个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小麦示范方最高单产达623.3公斤/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达804.7公斤/亩,水稻示范方单产达707.1公斤/亩。全市优质农作物面积发展到79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9%,农产品优质率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优质专用小麦413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49万亩、优质水稻9.1万亩。农业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118个,面积98.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4个,绿色食品29个,有机食品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科研项目189项,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品种44个,获科技成果奖23项。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通过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32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1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91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81.2万千瓦,小麦机收率达到98.5%,玉米机收率达到52.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
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2011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44.2亿元,在河南省畜牧业综合排名中,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4位,人均畜牧业产值升至全省第3位。全市猪、牛、羊、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830.1万头、119.9万头、492.9万头、6535.7万只。2011年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486个,规模养殖场(户)超过43个。全市生猪、肉牛、奶牛、蛋鸡、肉鸡规模养殖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开封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鱼鸭混养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牛养殖基地,4个国家级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两个国家级秸杆养畜示范县,全省40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开封占3个,40个生猪调出大县开封占4个,12个肉牛养殖大县开封占4个,9个奶牛大县开封县榜上有名。在生产布局上形成了尉氏肉牛、杞县通许瘦肉型猪、开封肉鸡、黄河滩区奶牛等四大优势产业区域。乡镇或区域性动物防疫检疫站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快县级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步伐,推进全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为畜牧行政执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开封市畜产品供给占河南省的比重接近十分之一,在河南省实现“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的转变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尊重民意、三级共建”的原则,2011年我市完成91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重点启动了3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工建设二层住宅2378户,多层楼房66栋3100户,社区内道路、供排水、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正在施工,部分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沼气池6899座,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240座,新解决22.3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41个,贫困农民脱贫5万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9998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5万亩,高标准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加大水利投入,开挖治理沟渠1635条,新建、维修各类建筑物3776座,新打机井3780眼,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4.6万亩、除涝面积49.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21.9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6万亩;完成了赵口、柳园口、三义寨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2011年抗旱应急灌区清淤及水毁工程修复建设任务,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6.1万亩;加快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治理步伐,对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进行了治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
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5亿元,补贴面积537万亩,补贴农户94万户。落实农机具补贴资金4776万元,补贴农机4926台。落实良种补贴资金9235万元,实行补贴全覆盖,除花生良种繁育补贴资金外,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到农户手中。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落实家电和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96亿元,补贴工作受到省财政厅表彰。积极做好劳务输出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8.6亿元。
(四)工业经济
开封是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工业不强,开封难富。围绕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中原特色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为开封快速崛起提供强力支撑。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53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5亿元,增长23.6%,增幅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5.5亿元,同比增长40.4%;实现利税总额208.9亿元,同比增长29.6%。
企业服务不断深化。确定了“百户重点服务企业”,对重点服务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银企合作,全年共签约项目468个,签约金额146亿元,为促进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规范整顿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开封工业产销对接恳谈会,共对接省内、外企业288家,促成产销对接金额84.2亿元。
重点企业培育成效显著。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96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4家,其中晋开集团综合收入超过40亿元。全市30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3亿元,30户高成长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4亿元。积极做好促进企业上市工作,河南平原非标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禾丰牧业有限公司、辅仁药业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加快上市步伐。
工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全市十大产业集群重点工业项目2011年计划投资21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15.2亿元。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晋开集团百万吨总氨、中平能化集团光气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正在成为开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2亿元,增长69.4%。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支撑能力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十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7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40.4%。装备、化工、食品、纺织、木业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其中装备、纺织、食品成长为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光伏、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均在50%以上,十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担保(再担保)业务补助等服务体系建设,我市45家中小企业纳入全省千家“小巨人”企业贷款培育计划。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行业分布上涉及农业、工业、商业、运输、建筑、服务等六大领域,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和特色主导产业。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52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非公工业增加值完成425亿元,同比增长16%;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完成582亿元,同比增长31%。
(五)旅游业
开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目前,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3家;旅游景区(点)18家,其中国家5A级景点1家,国家4A级景点7家;旅行社54家,人文旅游中心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功能基本具备。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开封崛起的路线图,是开封致力转型发展的增速器,是开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为切实打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动员大会,进一步明晰了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路线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好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高度国际化的旅游吸引物、国际化的高端休闲平台、全球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四个要素,抓好国际开封战略、文化开封战略、旅游开封战略和名城开封战略四个子战略,在“转型升级,休闲为王”、“强干弱枝,众星拱月”、“中心开花,重点突破”、“高端带动,接轨国际”四个方面强化着力,突出“高”、“快”、“实”、“新”、“优”五个字,努力把开封建成一座宋韵彰显、亲切温润、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之城。
2011年,开封以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命名为契机,深入挖掘宋文化资源,突出宋文化特色,实施重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着力构筑城市国际化的硬件基础、物质形象和功能内涵,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开封风格、开封特色、开封气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城墙保护四期工程、刘青霞故居综合开发等项目顺利完成,城墙保护五期、鼓楼复建、繁塔·禹王台景区开发等项目有序推进;实施了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提升工程,书店街儒雅古朴的历史风貌进一步彰显,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着力打造节会品牌,成功举办了中国(开封)2011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第29届菊花花会暨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了节会经济发展。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全市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902万人次和155.2亿元,分别增长12.5%和20.9%。
(六)服务业
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扶持,统筹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13.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9%,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和市场建设,积极刺激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4.6亿元,增长19.2%,增幅居全省第1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担保、中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大润发综合购物广场、大商集团新玛特建成开业,商贸、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
(七)新型城镇化
坚持统筹中心城市、县城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各种要素和优势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县城、镇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市区规划建设全面加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开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完成了停车场、加油站、公厕、公交场站等布点规划及电力设施、新区铁南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成了古城区、东城区、南城区、西城区、开封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认真做好重点项目规划,全面展开古城区和开封新区城市设计,郑开大道两侧17.66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深化正在实施,古城区1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书店街街道景观设计获2011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优秀设计一等奖。2011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8%。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准确把握市情、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时间大规模实施和大力度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全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其中2012年要完成改造总面积303万平方米,目的就是要把文化要素做成环境,把人文资源融入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用全新的经营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把开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宜游更宜居,宜居更宜心。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解决城市管理案件23万件,一大批涉及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按照“依法取缔、有偿收缴、综合帮扶、有情操作”的原则,集中开展了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工作,有偿收缴各类三轮车8600多辆,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近6年投资1.34亿元,更新城市公交车566辆;科学调整公交线路,城市公交运营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开展市区墙体整治和违法建设整治专项活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开展“无乞讨、无噪音、无叫卖”“三无”治理工作,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开封新区发展持续加快。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呼应郑州,借力省会,保持好势头,实现新跨越”的思路,加快开封新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了运粮河组团城市设计,完善了启动区控制性详规、铁南基础设施规划以及新区道路管网修建性详细规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6亿元,总建设道路里程110公里,形成了“四横五纵”及启动区1—12大街的区间交通网络。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74个,总投资434亿元。着力引进和培育主导产业,深化专业园区建设,入驻新区各类企业达到486家,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2011年度河南省10强产业集聚区”称号。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以各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迁村并居、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重要手段,促进产城融合,拉大县城框架,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小城镇集聚。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朱仙镇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尉氏县洧川镇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制镇发展到35个,占乡镇总数的38%。我市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8个镇被列入省重点发展镇,14个镇被列为特色中心镇,17个镇获得中州名镇称号,15个村获得中州新村称号,2个镇获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郑民高速公路开封至郑州段建成通车,郑开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建设和连霍高速拓宽改道造加快推进。在加强开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完成了宋城路、大庆路、魏都路等街道景观整治和公园路、滨河路、汴京路等7条道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西环路雨水泵站工程基本完工,东陈庄路、万兴园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新改建县乡公路227.2公里,改造大中危桥880延米,正在逐步实现农村产业城镇化、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
(八)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开封崛起的重要抓手,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引领大发展。继续坚持市、县两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完善投资项目代理制和市县两级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为引进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强力实施转型升级“1538”工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推进活动,全市30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6亿元,增长39.6%,其中200个项目完成全年投资目标,89个项目竣工投产,是历史上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最大的一年。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发展壮大优势龙头企业群体,积极培育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24家,其中晋开集团综合收入超过40亿元。奇瑞汽车及零部件、晋开集团百万吨总氨、中平能化集团光气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正在成为开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2011年,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8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全市144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46.8亿元,增长45%,为历年来之最。
(九)改革开放
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为开封崛起增添动力和活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开封塑料厂、开封丝织印染厂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开化集团、中州机械厂、缝纫机总厂、针织厂等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基本结束。社会事业改革稳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顺利,93个乡镇卫生院、市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有村级卫生室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如期完成。警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更新理念,下大决心,以拼的劲头、抢的劲头、夺的劲头招商引资,力求在招引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招商引资“1128”工程,围绕引进国内外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外资企业等,积极组织参加“2011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洽谈会”、第29届菊花花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新提升。2011年全市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59个,总投资1027.5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2个,总投资7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82%;外贸出口22773万美元,增长21.1%;引进省外资金261.7亿元,增长47.4%,是历年来引资总额最多、进出口规模最大、开放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
(十)金融、保险、证券
开封市金融体系较为健全,目前有市级金融管理部门1家(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银行业监管机构1家(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封监管分局),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农发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浦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2家(澳洲联邦银行〈兰考〉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7.58亿元,增长15.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3.77亿元,增长11.2%,贷款增幅居全省第9位,金融业运行形势日趋良好,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全市保险类机构22家。保险公司全年寿险保费收入24亿元,同比减少3.7%;财险保费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11.9%。
全市证券类机构3家。证券机构共有股东18.4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6万户,增长9.5%;全年累计交易金额422.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3亿元,减少23.9%。
(十一)基础设施
公路运输。开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境内连霍、兰南、大广高速纵横交汇,12条国道、省道运输繁忙,农村公路网络健全,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全年完成总投资14.1亿元。全市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迎“国检”中取得较好成绩。全市营运车辆保有量2.67万台,其中货车2.15万台,客车2082台,出租车3066台。全年完成客运量749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4.6亿人公里,货运量7482万吨,货运周转量144亿吨公里,同比平均增长20%,处于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领先地位。
铁路运输。开封火车站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陇海铁路线上,也是正在规划建设的郑徐客运专线、郑开城际铁路的重要站点,可沟通京广京九两大干线、辐射豫鲁皖三省、通达全国各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封火车站是郑州铁路局直辖的客货兼营甲级一等站,也是豫东商品主要集散地。开封火车站为一站两场,下属有客运、行包、货运、运转、装卸5个车间和多元经营及运输贸易2家公司;管辖东陇海邵岗集至谢集9个中间站,区段里程147公里。目前,开封火车站平均每昼夜接发列车120对,其中旅客列车58对、货物列车62对,是全路运输最繁忙的区段之一。
邮政。开封市邮政局下辖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开封县、兰考县五个县邮政局。全市共有邮政支局(所)112处,电子化支局(所)111处,邮政服务网点112个。全市共有市、县邮路29条,县、乡邮路15条,市内投递邮路89条,农村投递邮路150条,邮路总长度8395公里。2011年,全市邮政工作实现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41.6%,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电力。目前,开封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28座,变电容量5160兆伏安,11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线路78条,总长1031公里。2011年,全市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4.3万千伏安、输电线路83.5公里。全社会用电量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省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