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当代焦作 >> 真中河南人 >> 浏览焦作

【河南人在广州】陈正雷:他为中原与岭南文化搭起一座桥(2)

2014/1/3 14:50:13 点击数: 【字体:



  陈家沟太极拳是如何名扬天下的

  1981年3月,日本人最早去到陈家沟。

  这一天陈正雷记得特别清楚:3月19日!

  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理事长三浦英夫带着30名日本太极拳爱好者,来到当时尚默默无闻的陈家沟,同行的还有日本NHK电视台。而在这之前的1978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到北京访问的日本国会议员题写了“太极拳好”。“日本人来了以后,提出来,能不能找一些陈家沟的太极拳师给他们表演一下,于是,我、陈小旺、王西安等十来个人,就组织起来给他们表演了一场,这件事当时在温县十分轰动。”

  陈正雷至今谈起此事仍难掩兴奋,他告诉新快报记者:“老百姓很快听说了这件事,消息不断扩散,周围几个县都知道了,他们不了解这些日本人到底是干啥的,光说小日本来了。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在温县实行‘三光政策’,温县人没有不恨他们的。而这一批日本人,是解放后首次来到温县的日本人。”

  老百姓听到的说法是:日本人是“来咱陈家沟打擂台比武来了”。这下不得了了,“那一天,村民们骑着自行车,拉着架子车,开着小蹦蹦拖拉机,都来了。陈家沟一下子集中了5万多人,陈家沟本身才两三千人,当地警力不够用,就调部队维持秩序。”

  表演地点设在村小学的大操场,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把大操场围得水泄不通,周边房上树上,哪儿都是人,场面十分壮观。“我们穿着带条条的蓝色运动装,服装很土,但七八十年代都这样。NHK电视台将我们的表演全程摄录下来。”

  不到一年时间,陈家沟这个偏僻的小乡村,一下子接待了27批国外代表团,法国的,意大利的,美国的,加拿大的,新加坡的,马来西亚的,日本的。“日本NHK电视台回去后很快就播放了他们在陈家沟拍摄的节目,名字叫‘今日陈家沟’。陈家沟的人是看不到这些,但西方国家的人看到了,这家伙不得了,陈家沟一夜间名扬天下。”

  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当地的预料,“惊动了省里的领导,领导说,一个那么偏僻的小乡村,怎么招来那么多外国人?非常重视。省体委就打报告,成立了武术处和省武术馆,把我们招到省里边当教练,将我转正,成了吃商品粮的人,我很是自豪!”

  1982年,日本人再次去到陈家沟,邀请陈正雷等人到日本传授太极拳。经河南省有关领导研究,派了陈正雷和王西安两人,省里一个领导当团长,加上一个日语翻译,4个人去到日本。日本在全国组织了400多人参加培训,分两个班,陈正雷和王西安各带一个班,时间为一周,教老架一路,“在东京市奥林匹克中心,站在台子上,指挥那些日本人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那种人格国格一下子都体现出来了,我那时心里想,当年你侵略中国时那么厉害,现在我让你干啥你干啥,感觉到中国文化太牛了!我还想到,在日本,什么东西他们都是跟西方学,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唯有文化,你得跟中国学习!”

    过去的苦难造就了今天的我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陈正雷敞开胸怀,讲述自己的非凡人生

  ■新快报记者 王剑平 文图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到广州,但这次是陈正雷在广州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八天!除了要参与筹备广东首家“陈正雷太极会馆”,对来自国内外的多名入门弟子进行集中培训。这期间,还要出席不少社会活动和应酬。记者见到,为适应不同场合,他不得不时而穿上练功服展露拳脚,时而换上便装讲上一席话,有提出合影的,有请求题字的,有敬酒的,一天下来,忙得够呛。虽然生在陈家沟,长在陈家沟,但如今的陈正雷却说着一口几乎听不出多少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应付各路人马从容大度,讲话思维缜密,他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离开陈家沟,三十多年下来,什么样的人没见过?都已经习惯了。”

  陈正雷25岁那年走出陈家沟,而在此之前,则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他坦言:“正是过去那25年的苦难,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1岁,父亲离开人世

  1949年7月,陈正雷出生在温县陈家沟。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今天功成名就的陈家沟“四大金刚”,小时候就属陈正雷最苦!

  陈正雷出生4个月后,正在郑州做生意的父亲陈照海被人叫回温县,被关了起来。陈照海是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嫡宗传人,武功高强,有江湖义气。国民党时期,他是温县保安大队的大队长,后来辞官到郑州做起了生意。想不到,人不在陈家沟,事还是来了。

  陈照海被关后一直处于“审查”阶段,1950年全国大镇反,陈照海被“镇压”(改革开放后被平反)。“在被枪毙之前,我妈就带着我从郑州回到了陈家沟。我那几个大娘去看我父亲,我父亲非要让把我抱去,看看我,他50岁才有了我,他能不想见他这个唯一的孩子吗?!几个大娘回陈家沟一讲,没有人同意,怕父亲见了我更伤心!所以,我父亲走的时候,连我的面都没有见到。”

  陈照海一生娶了两房太太,大太太未曾生育,“别人劝他再娶了一房太太,家在赵堡的侯氏走进了陈家沟,生下了我。”陈照海走后,大太太受刺激精神出现问题,陈正雷的母亲才22岁,陈正雷刚刚1岁多,困境之中,她用软弱的身躯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8岁,母亲远走他乡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政治运动不断,“我家有父亲这样一个背景,母亲常受欺负。大跃进,冬天让去当修河工,让她把衣服脱掉,奶头上还要贴上红纸条,从冰冷的河水里挖泥,一筐一筐往上抬,那些浑蛋,拿着树枝在后边抽着。我那时七八岁,都已经记事了,每天晚上我妈妈回来,肩膀上流血流脓,我一边哭,一边用棉花给她擦(陈正雷开始哽咽)……”

  陈正雷的外公有弟兄三个,其中两人生活在西安,在获知这一切后,悲愤之余把母子二人接到西安,并劝她再找一户人家,母亲最终答应下来。之后,她回到陈家沟,想把儿子的户口也转到西安去。那个年代,没户口就没有一切。但是,“我家的那些堂兄弟都说,我叔叔就这一条根儿,要是走了,这个根就断了,不同意我走,我妈在家住了三个月,就是办不走我的户口,最后抱着我痛哭了一场,说,不走就不走吧,你大娘也没有孩子,她也挺可怜的,你就在家陪着你大娘生活吧,为他养老送终!每年我都回来看你。就这样,一家人散了。”

  那一年,陈正雷8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1-11-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