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新闻资讯 >> 浏览焦作

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在焦作重获新生

2012/10/8 17:01:08 点击数: 【字体:

     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在焦作重获新生
       
    听人说起绞胎瓷

 
       
    中原经济区新闻网10月8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绞胎瓷”?从前听人说起过,说是在焦作有这么一个瓷种。当时没在意,觉得钧瓷、汝瓷、官瓷已经让咱河南牛得不行,还有什么瓷种能让我们再骄傲一把?前些天,一个叫郝青的朋友,又对我说起绞胎瓷。他在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协会工作,对焦作绞胎瓷做过不少调研。他说:“可不敢小看这个玩意儿,神着呢!”

       
    他说,绞胎瓷源于唐,兴于宋,亦称“搅胎瓷”、“透花瓷”。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不同色调的坯土料分别制成坯泥,并把不同色调的坯泥擀成板块,相互叠合,再进行绞揉、切片、拼接、贴合、挤压,制作成型,然后上釉烧制。这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做到表里如一、内外通透、一瓷一品、不可复制的陶瓷品种,故有“瓷中君子”之称。绞胎瓷的纹路分自然纹与规整纹两类。自然纹如行云流水,大漠孤烟,极富中国画大写意的韵致;规整纹如羽毛,如草编,如花卉,如麦穗,如漩涡,如孔雀开屏,神秘而典雅。北宋时期,人们评价绞胎瓷:“白如雪,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如锦,凝如脂,润如玉”。北宋靖康之变后,绞胎瓷的烧制戛然终止,其烧制工艺消逝在历史的风烟中。目前,古代的绞胎瓷名品在国内外仅存60余件,成为稀世珍宝。

       
    他说,如今,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在焦作重获新生。今年4月,在信阳第二届国际茶文化节古代茶器展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向曹刚川赠送了来自焦作金谷轩的绞胎瓷精品,宾主对绞胎瓷的精美和艺术创新都给予高度评价。

       
    “咱去焦作看看吧,”郝青说,“看了以后,你绝对有感觉!”

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在焦作重获新生

       
    在金谷轩读瓷


       
   国庆节期间,我来到焦作。走进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的展厅,满目尽是瓷器,似玉柱,似宝瓶,似银盘,似花屏,似织锦,更有那么多人物、生灵的造型,栩栩如生。若定神凝视,这些瓷器仿佛会动,就像是一群活泼泼的女子捧着画作、捧着雕塑、捧着书法、捧着不可言说的意境,款款而来,乱花迷眼。

       
    天苍苍,条条白云在蓝天之上飘动,高远,神秘;野茫茫,大地宁静混茫,如岚如烟,如天空的倒影。天地之间,突然就有了牛,一条,两条,三条。其中一条牛的脊背上坐着个孩子,那就是牧童。“这个就叫《牧归图》吧。”金谷轩的经理柴战柱突然说话了,并随口吟出一首诗来:“牛得自然骑,春风细雨飞。春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放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也无非。”原来,柴战柱是个诗人,他在用金木水火土作诗。

       
    “这个叫《天地悠悠》。”柴战柱指着展台上的一件瓷器说。

       
    天地,在瓶体上旷远着。那是不同色彩的泥土,被赋予了无边的灵性与无限的能量,飞升为云天,铺展成大地,幻化作绿树、河流与山峦,抽象,夸张。这一方天地,在扩展,在飘移,活脱脱一个“开天辟地”的大画面。我的耳边恍然响起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这是《峪中藏宝》,获得了2009年中国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柴战柱捧起那件瓷器,那眼神,就像是在看自己的宝贝儿子。

       
    果然是件宝贝。它呈现这样的景象:一座大山,山壁豁然洞开,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就在那空间里,嵌着一块巨石。这“巨石”,让人想到《红楼梦》里那个通灵宝玉,想到天地造物的原初能量。你就想吧,怎么想都行。

       
    绞胎瓷,天生就是让人去想象的。这些泥土,一旦搅动起来,绞动开来,就灵动,就幻化。它成为人形,或抚琴长啸,或寒江独钓;它铺张成风景,或小桥流水,或大漠孤烟;它盘曲而为满身云烟的“中华龙”;它馥郁而为与昆虫相伴的“硕果”。对了,那件名为“硕果”的绞胎瓷,还上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美术课本呢!

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在焦作重获新生

       
    议论声中说创新


       
    在焦作,搞绞胎瓷的企业有11家,上规模的有五六家。据当地人介绍,从事绞胎瓷生产的人基本上分“复古派”和“创新派”。“复古派”立志要复原宋代绞胎瓷神韵,他们坚守传统绞胎瓷的制作工艺,甚至主张用木柴或煤炭进行烧制;而“创新派”,则提倡在继承绞胎瓷传统和确保其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大胆引进其他艺术门类的经验,在造型、釉彩、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

       
    “如果一定要分‘派’的话,我就是‘创新派’。”柴战柱说。绞胎瓷传统的纹理有编织纹、羽毛纹、菊花纹、类木纹、团花纹、云纹等。这些年,他在传统纹理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星星纹、三角纹、扇形纹、点状纹等16种新纹理。

       
     柴战柱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获得过“绞胎艺术瓷及生产方法”等4项发明专利。在他看来,绞胎瓷的创新,主要是体现在造型创新和烧制工艺的突破上。他在绞胎瓷研发与生产中引入了彩绘、浮雕、透雕、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段,使绞胎瓷获得了更大的艺术表现力。在烧制方法上,他大胆运用新工艺。“运用新工艺,成品率高,产品成色好,能实现鲜亮如玉的效果,基本上解决了传统绞胎瓷在高温下易崩裂和难成大器的问题。从市场调查看,人们对它是喜爱和接受的。”他说。

       
     焦作市文产办主任王建东说:“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一件好事情,应该鼓励。”他说,此前,绞胎瓷与书画名家合作,就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譬如,著名书画家何水法先生在金谷轩绞胎瓷上题写了一些书法作品,这批瓷器立马身价大增。

       
    当地人告诉我,焦作市正在搞绞胎瓷产业创意园区规划。在这个规划中,园区将容纳20家绞胎瓷企业,打造一个绞胎瓷研发基地,建立一个绞胎瓷博物馆,园区可吸纳从业人员上万人,绞胎瓷的年产值可达2.5亿元。

       
    “到那时候,绞胎瓷就算得上是一个像样的产业了。眼下需要努力的是,坚持创新,提升绞胎瓷品质,加强市场开拓。”王建东说。(原标题: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在焦作重获新生)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2012-10-08)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