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卜昌村位于博爱县城东南5公里处,归苏家作乡管辖。2000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时葵城所辖,秦时属野王邑,唐高祖武德三年属太行(博爱)县,明清为河内县清上乡三图,1927年隶属博爱至今。相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汇孟津”后,向东进军,路过此地,姜太公占卜前程,卜辞日“昌”,显示此地为风水宝地,日后必定繁荣昌盛,随日“卜昌”便有了“卜昌村”。
到了明武洪年,怀庆地区由于兵乱蝗疫,百姓非亡即逃,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朱元璋从山西的洪洞一带迁民于怀庆,到卜昌附近定居的七姓八个族,就分别以族姓而组成村名,分别是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侯卜昌、冯卜昌、程卜昌、刘卜昌、路卜昌。因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地界相邻,在同治七年,又修筑了寨墙、寨门,就统称为“寨卜昌”。
寨卜昌村的寨墙建于咸丰11年(公元1861年),竣工于同治7年(公元1868年),历时8年,全部用三七灰土分层夯成,每层约0.7米,墙基外沿镶嵌着条石,共耗银6万多两。寨墙周长2500米,高10米,上宽30米,下阔8米,寨墙上建有12座烽火台,配置有自重400多公斤的竹节式土重炮。东、西、南、北四个寨门上方各镶嵌有长1.5米、高0.75米青石大匾额,分别为“纳春融”、“揽荣光”、“挹秋浆”、“迎叠翠”。
寨卜昌村的明清民居多为王氏所有,这与王氏家族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王氏属山西洪洞迁民,居住在卜昌的王氏家族繁衍很快,数代后即成为大家族。开始时王氏做药材生意,尔后以铁业为主,兼营他业。王振德(1650--1727)创立生意字号和家庭堂号——“泰顺”号,王氏十四世传人王问安(1677——1747)将生意越做越大,随之“泰顺”号名气也越来越响亮,王氏人丁也越来越兴旺。经过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的发展壮大,至同治时期,王氏家族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生意遍布江苏、安徽、山东、河北、京津、辽宁各地,大小店铺100多处,生意年收入超过一百万两白银,占有土地400多亩,骡马多达300多匹,人丁发展到300多口。从明末到同治,随着王氏家族的逐渐兴盛,房屋越盖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这时的豪华住宅已达300多座,1000多间,整个药王卜昌的三条街被泰顺家族占了两条半,寨卜昌村的明清民居群落至此形成。之后,由于多种原因,王氏家族逐渐衰败。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氏家族的豪宅被日寇焚烧了近三分之二。
寨卜昌村现有明清民居130座、400余间,多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的。整体建筑为封闭式一进二四合宅院,格局相对一律,形式大同小异,用料讲究,造型美观。梁架、斗拱、枋子、垂莲柱、隔扇窗、垂花门都雕有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彩绘、石雕、木刻等建筑构件,件件都是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