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济源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太行古道行

2013/11/6 15:22:13 点击数: 【字体:


    春暖花开时节,我们一行五人,沿着蛇形的济阳公路,穿过三号隧洞,便攀援上太行山豫晋古道。

    由于古道年久失修,荆藤密布,杂草丛生,路的轮廓只能依稀分辨。艰难前行数百米,一尊棺材石静静地立在路旁,透着一股阴森萧瑟之气。传说山下交地村西南有座白云寺,寺内有一和尚无恶不作,经常奸淫残害寺庙周边的良家妇女,每每弃尸井中,激怒当地百姓,呼声震天追撵到此。那恶人无路可逃,便失足落崖,摔得粉身碎骨。霎时狂风大作,一声炸雷从山顶劈下一块巨石立在悬崖处,酷似棺材。人们说是恶人之报应。继续攀登约十米处,生男生女投石小洞立在路的右侧石上,直径约二十厘米,离地约三米高,洞下小石头很多,都是过往行人好奇所使:若投进,生男;若投不进,生女。虽愚昧可笑,却也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

    古道两旁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不禁令我回想起艰苦的童年时光。我三十年前就曾沿着古道为生产队牧羊,沟沟坎坎,坡坡岭岭,印满了童年的艰辛和无奈:曾经饥饿昏倒,后被羊铃唤醒;阴冷冬夜,依偎着羊群熬到天亮……在那苦涩的岁月里,用劳动维持生计的同时,锻炼着胆识,磨炼着意志,也放飞着童年的梦想和希望。

    拾级而上,绕过七里拐,就登上了赤谷嘴。向南远眺,黄河好似一条从天而降的玉带缠绕在玉川南端。如今,小浪底水库接地连天,驯服了桀骜不羁的母亲河,实现了黄河安澜的历史夙愿。适逢导流洞放水排沙,从我们所站的赤谷嘴望去,黄河瀑布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腾空咆哮,喷薄东去。人工的伟力和大自然的雄劲在此处相得益彰,令人叹为观止。

    离开赤谷嘴,沿古道继续前行,奇峰壁立、林郁蝉鸣,溪水叮咚、曲径通幽,一路上荆棘刺藤蹭破臂膀,树木茂密不见天日。忽然从空谷中传来一声凄厉的鹰啼,令人毛骨悚然,心中不免发悸,顿时愣在那里,任凭山风吹拂着,溪水溅打着,迷乱的眼神被定住了,沙哑的嗓子被封堵了,人就那么懵懂了。但在这豫晋古道上,就算山鹰是大山的神祗,而我们这些坚韧执着的行者,此时此刻,才是这条深山古道的主人。一旦回过神来,那鹰声、水声、风声、树声,此时都汇成一首大自然的和谐交响曲,顿时令我们耳聪目明、神清气爽了。

    一声惊呼,仙人桥到了。劈立千仞的陡峭悬崖,两侧深不见底。队伍小心翼翼,相互牵扯着衣角,鱼贯而过。眼前的石人貌似神女,笑靥可鞠,正当妙龄,风姿绰约,拱手迎接远方的客人,给惊吓的我带来一丝宽慰。久违了,好久未见,毕竟只是巨石一柱,恰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山高路窄,双手不停地分开障目的蔓藤,趔趄而行。不觉间就到了济晋分界处———石圏门。传说古时此处伤亡一人,不明事因,山西方面说倒在豫地,应由豫断案。告到济源县衙,济源遂派人上山处理此事。仔细观察后,对山西阳城命官说:不属于我方管辖,虽倒在我方地界,但被害者的脚在阳城地界,说明是你方命案,我方无权受案,后随即而返。聪明才智得以显现,后为笑谈。

    太行山豫晋古道,见证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勇气。清光绪年间,先民们用人力在峭壁悬崖间修了这条连接晋豫经济军事要塞之路。有《重修万绿池暨路碑记》一通碑佐证:顺治年间,济晋百姓筹集善款,尤有布施者段世明等出银钱,济晋两地皂军监工,万仞峻山沟岭包干分户,历时三年竣工,巧妙设计盘旋陡峭劈立之路,无不闪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胆量与智慧。其后贸易频繁,铁器南下,粮食北上,造福子孙后代,发挥出卓越的交通功能。

    夕阳西下,空山幽静,沿着养马沟的羊肠小道,满脑子古道遗事,折返而归。(段长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济源市旅游局官方网站 2011-05-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