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济源

天坛盘谷砚特征解密——张书碧

2013/12/6 9:37:17 点击数: 【字体:


天坛盘谷砚特征解密——张书碧
张书碧 盘谷砚博物馆馆长、河南省盘谷砚非遗项目传承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来宾,大家好。首先感谢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的支持和高炎同志的努力,使河南有了这次关于砚文化的专题研讨会。砚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了砚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宣传。对于这个问题,砚联做了很多工作,刘红军司令又给了我殷切的嘱托。前段许世宽将军回到家乡济源,来到盘谷砚博物馆。他说:“每个砚种都需深刻地说明自己的情况,使大家对砚的特征有所了解。不然会使人感到都是一个样的,分辨不出各自的特点”。他说出了当前需对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宣传的重要性。根据与许将军谈话的启发,我现在从天坛盘谷砚的个性来讲一下关于砚的特点问题。

  砚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石质,二是雕刻造型及纹饰。石质是大自然造成,是先天的、定性的,不易变化的,如人的秉性,常言“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砚的造型纹饰是可以变化的,是后天的,可因时因人而异,千变万化,这个过程就是砚的历史。砚的鉴别、砚种的区分,主要在于石质特点的不同。由于各砚种地貌环境、地质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砚石,各地砚石有着不可互代的品质,这就是中国石砚多以产地为名的主要原因,这也是鉴别石砚的主要方面。

  天坛盘谷砚产于河南省济源市,其砚石产于济源境内著名的天坛山下盘谷而名。由于近二十余年来,称此砚有“盘谷砚”或“天坛砚”的两个称谓,这样造成了些误解,使得有人认为是两个砚种,其实只有盘谷产砚石。根据地质学角度考察,从理论说天坛山应有砚石,然而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砚矿。为减少误解,今天特地将二个地名合而为一称天坛盘谷砚,简称盘谷砚、盘砚。

  盘谷砚的发展,历史悠久与中华文明同步。从砚的命名可以看出这些情况:盘谷是盘古开天故事的发生地,而天坛则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轩黄帝设坛祭天的地方。从历史遗迹上说,济源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研磨器。春秋时至圣先天师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活动与山东、河南等地,至今遗迹很多,世代相传的事迹很多。其弟子子路被尊为制砚祖师,至今祭祀不绝。从砚的出土文物看,济源有汉代四龙砚。此砚造型浑朴巧妙,雕工精湛细致,距今已二千余年。文字记载最早为唐代文豪韩愈写下的《天坛砚铭》和《送李愿归盘谷序》文,此一铭一文,使盘谷砚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尔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盘谷、对盘砚的歌咏至隆。特别是清代乾隆皇帝撰文并书的《盘谷考证》巨型磨崖石刻和《歌盘合契》御碑,使盘谷砚逐步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在全国的砚石矿区也是窄见和唯一的。使砚石产地盘谷成为文人向往的心灵圣地,盘谷砚成为文人墨客的珍爱,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砚的造型和纹饰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河洛文化、中原特色的艺术风格。

  现在重点讲一下关于砚石特征的问题。砚石特征是由地理条件所决定,地理条件是由地质变化而来的。济源的地理情况是西有王屋山天坛山,南有黄河、北邙岭,北有太行山与王屋山、北邙山相接,三面环山与东部平原形成了独特的牛角川。砚产则产于牛角川北部的太行山盘谷一带。天坛山是王屋主峰、盘谷在天坛山以东面。盘谷砚石矿层分布于被称为太行山“盘谷断层”的悬崖之中。其地悬崖绝壁、山高路险,砚矿顶部由巨型岩层覆盖,砚石极为不易开采。

  根据砚石矿区岩层的分析,盘谷砚石藏在距今6亿年,被地质学称为塞武纪的地层中。砚石的形成情况是:在六亿年前的华夏大陆是一片茫茫海洋,由于现在太行山的地区的海底逐渐隆起,接受海洋浅海状态的沉积,形成了泻湖环境。后期流水不畅,使水中物质达到饱和程度,而呈胶体状态。济源一带在形成了一个局限性的“台内浅海盆”环境。因而具备了砚石物质的沉积条件,形成被地质学称为“泥质板岩、变质岩”的砚矿层。后又历经海洋的多次隆起与沉陷,使砚矿层上部接受沉积形成岩层,又经燕山运动等的剧烈变化,从而形成了巨大落差的断层,这就是砚石的家。砚石在岩石的重压和地热及泉水的滋润等复杂条件下,形成了今天独特的盘谷砚石。

  盘谷砚石主要分类有青紫系列、青绿系列和多彩特殊系列三类。青紫系列砚石是在氧化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青绿系列是在缺氧的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多彩特殊砚石则是在特殊的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由于在砚石的前期形成过程中沉积物丰富的原因,使砚石有十数种复杂的矿物成份。主要有绢云母、方解石、石英、电气石、白云石、铁、金红石、斜长石、粘土等物质。盘谷砚品类多样,主要有青斑、红墩、天兰、猪血红、紫泥、柳芽黄、麦叶绿、三彩、子母、瓜籽等。砚石特征有墨斑、金线、玉带、金星、银星、蕉白等;这些是区别于其它砚种的地方。

  砚石在形成过程中由泥绿石填充石缝被称为金线,由方解石填充被称为玉带;稀有的金星、银星为砚石中黄褐色、白色云母形成;砚石绿色、红色的变化,由其所含铁质成份、数量的不同而决定;沉积物质的变化海水运动、形成了砚石纹理的变化;瓜籽石则是在饱和海水运动中的“汤圆”现象而形成;砚物质的平行有序结构使砚石保温;砚石物质的粒度适中和物质组成使砚石有刚柔相济的特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地赐与人类的宝贵财产。

  去年以来,砚联会开展了编辑《中华砚文化大全》的工作,今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工艺美集成》的编辑工作,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历史上关于砚的书籍屈指可数,很为称少。为了砚业的发展、传承,建议河南当前的几个砚种要重视这项工作,积极配合砚联会的《中华砚文化大全》的编辑工作和工美的《中国工艺美术集成河南卷》工作,使两个各有侧重的工作搞好。因为工艺集成一书涉及面广、篇幅少、含量受限,中华砚文化大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独特。河南可以先出各砚种代表作品的砚谱,进行宣传。尔后再写出涵盖多方面内容的专著来,这是一件有非常历史意义的事。

  另外,对于砚的传统遗产的挖掘,可在做好当前砚种工作的同时,进行一些失传砚品的再现工作。根据史料记载,河南有近二十个砚石品种,这方面情况另行汇报。如挖掘出来一定洋洋大观,如星辰光辉灿烂。

  砚文化事业前途无量,任重道远,祝会议成功!祝参展者作品的成功!【原标题:天坛盘谷砚特征解密——张书碧】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砚缘网 2013-10-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