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济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济源市“文化立市”步伐,把济源建设成为全省最富最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普查工作分为普查准备、实地调查、普查总结3个阶段。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具体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等13个门类。
薛玉森指出,各镇办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放在今年文化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加强全社会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广泛发动群众提供普查线索;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要切实做好组织落实,科学安排,统筹协调,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多种形式,全面摸清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确保按时、规范、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