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2013/4/2 11:05:5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11月22日,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项目工地,一支不同寻常的队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有的在牵线测量并不时记录,有的在用小方铲轻敲土石,一切“施工”都在小心翼翼地进行。工地现场没有以往铁臂挥舞、机器轰鸣的火热场景,反而安静得有些神秘。
走近后记者才发现,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施工队”,而是济源市文物工作队正在这里进行文物勘探。他们需要赶在年末项目开工前,完成整个文物的勘探工作。
“我们正在进行的这个勘探,按正常推算的话,工期应该是20天左右。目前我们已经摸清了所有钻探区域内的文物家底,可以有效保障这里的文物安全。”正在现场测量的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陈良军告诉记者。
“这里结束了,那边还有3个现场需要勘测。”陈良军指着不远处又补充说。
今年以来,面对济源市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分分秒秒都非常宝贵的实际,济源市文物工作队打破常规,进行冬季作业,为此付出了超平常十倍的艰辛。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共勘探的工程项目逾60个,钻探面积40多万平方米。在勘探区域内,济源市先后发现古文化遗址逾1000平方米,发掘古墓葬27座,出土文物有100多件。
在服务济源市重点工程充分做好文物勘探工作的同时,济源市文物部门还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抓。我市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大市,地上地下文物的数量和价值都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现有馆藏文物32000件,其中珍贵文物3327件。为充分保护现有的文物古迹,我市文物部门还积极向省、市争取专用资金,全力以赴保护维修现有的古建筑。
在位于济源四中校内的大明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搬运砖块,地面美化和硬化工程正在进行中,木构油漆保护工程也已经完工。随着济源市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不断努力,一套开工维修一批、立项审批一批、方案制作一批的文物保护维修新模式也悄然形成。截至目前,总投资230多万元的阳台宫一期维修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北勋石佛寺大殿、报恩寺、长春观维修工程完工。
王屋山文物管理处主任段波告诉记者,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济源市通过专题研究、专人负责等形式强力推进文物旅游工作,形成了保护与利用并重、维修与开发同步的可喜局面。其中,大明寺已经具备开放条件,被列入济源市重点文物旅游景点目录,环境整治、讲解词撰写和建筑标志牌制作已完成,门票价格已经由市发改委批复。同时,我市文物部门积极组织参加山西、河北等地的旅游推介会,推介济渎庙、阳台宫等景区,有效地提高了这些文物景区的知名度。济渎庙春节文化庙会、小满会和奉仙观“二月十五”古庙会的如期举行以及民间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展销活动的举办有效提升了文物景区的人气。目前,济源市各文物景区综合收入较往年同期均有所提高,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得到了充分开发。
济源市文物局局长高明说:“我们将坚持文物保护和利用并重,积极打造文物旅游龙头,以济渎庙、阳台宫为重点,打造文物旅游产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济渎庙庙会和以道教为核心的文化高层论坛;加大文化产品、文物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我们要尽力把我们的文物资源利用好、保护好、开发好。”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济源新闻网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