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克井镇枣庙村位于太行山麓,村西以前是荒山坡,人称“西大荒”。能荒成啥样?村有民谣:“凹凸石荒穷圪梁,古来无坟无村庄。传言地气不养人,谁碰谁穷谁破亡”。
村民朱元英(上图)不信这个邪,他发誓要让“活人不走,死人不埋;鸟来无处落,兔来无处藏”的这片“西大荒”披上绿装。
1983年3月26日,他带领一家人在这片乱石滩上抡下了第一镐。
朱元英的绿色梦能实现吗?
3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是近千亩的一片森林,并且这片林子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林海公园。9月9日,坐在林海公园的凉荫下,已84岁高龄的朱元英老人以一个“难”字开头,慢慢拉开了记忆的序幕。
“这里挖树坑太难了。这就是个石头滩,与其说是在挖坑,不如说是在凿石。”一镐镐,一锨锨,镐越磨越短,锨越坏越多。“用坏的短扁担、烂箩筐、秃镐头,数不清。夏天时白天天热,就改在夜里干,常常一干就是通夜,干着干着,一抬头,咦,啥时天亮了?”
乱石滩上终于“凿”出了成片的树坑,可老朱又遇到了植树难。难在哪?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坑里无土,谈何植树!老朱带着一家人像蚂蚁搬家一样,从远处挑来一担担土。为了给土保墒,还是得夜战,他们一家人又在这乱石滩上送走了无数个夜晚。不知是不是被朱家人的胆气震住了,有多少次,狼群在夜色中来到乱石滩,也只是在他们身边悄悄走过。
树植上了,又逢浇水难,因为这里无水。不能眼睁睁看着把树旱死,挑,也要把水挑上山!老朱就一个念头:非把树栽活不可,非把它变成林不可!老朱带着儿子们从几百米外的愚公渠往山上挑水,晃晃悠悠,一步一崴,乱石滩也被他们走出了羊肠道。喝上水的树苗越来越多,老朱的白发也越来越多了。
渐渐地,“西大荒”被绿色覆盖,苗长成树,有的树也快长成材了。这时,老朱遇到了最大的难——管护难。克井镇煤矿多,煤矿需要坑木,于是,有人就看中了这里的树,一个晚上过去,几十上百棵小树被锯倒偷走;有的人家缺铁锨把、镢头把,就来这里砍上两棵;有人还把自家的牛羊赶到林中……白天看,晚上接着看,老朱天天夜里巡逻到天明。他披着被子当大衣,累了在哪里躺倒哪里就是床。
老朱的家离林子也就里把路,他硬生生五年没回家,没明没黑吃住都在林子里。林子越来越大,绿色越来越浓,他却熬坏了眼睛,熬坏了身子,熬穷了家……
如今的林海公园林地面积近千亩,有上百万棵树,成了济源市及周边地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茫茫林海公园最亮眼的一块巨石上,朱元英老人请人刻下了四句话:“精卫填大海,蚂蚁平山头。父子造大林,愚公移王屋。”本报记者 王小萍 本报通讯员 成利军【原标题:太行山下的“造林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