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历史传说 >> 民间故事 >> 浏览济源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豫晋筑路结良缘的故事

2013/8/6 8:59:28 点击数: 【字体:


    传说明代朝中有两位官员,一位是河南省济源县人,一位是山西省阳城县人,他们同年考取进士,同年入朝。二人情趣相投,来往甚密,两家宝眷同住京都,称姐道妹,亲如一家。阳城家有位小姐,长得如月中嫦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父母视若掌上明珠。济源城有位公子,身体魁梧,气宇轩昂,常与文房四宝相伴,并武艺高强,父母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小姐和公子,儿时青梅竹马,懂事后相互倾慕,爱情萌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家老人自然欣喜,遂才子佳人喜定终身。

    济源地处平川,阳城则迭嶂重峦。虽两地毗邻,两家仅相距百余里,但山高坡陡,惟有一条小路,绕崖跨沟,勉强行走。故双方父母都为娶亲的道路而犯愁。

    一日,济源家又为此叹息。公子闻知,便拜见父母,微微笑曰:“父母大人恕我直言,天下事、事在人为,路在人开,何须叹气,依我之见,恳请父母痛痛快快拿了银两,修一条从济源至阳城的车马大道。便己利人,两全其美,又为豫晋结良缘留下千古佳话,何乐而不为呢?”父母听后,哈哈大笑说:“真是窗纸不戳不透,油灯不挑不明。”于是,急与阳城亲家商议,双方各拿银子五千两,委托两县衙承办,两县遂调集人马,即刻动工,各自从县城开始,一直修到交界地——大岭堂,年余告竣,路宽五尺,青石铺面,两旁栽植松柏。豫晋百姓,皆大欢喜,感谢两亲家捐资修路恩泽。

    路修通后,两亲家喜上眉梢,即举家返乡,为儿女筹办婚事。一日,济源家兴致勃勃沿着新路直达大岭堂,登高远眺,见阳城山如浪,峦如涛,田如梯,树如云,不禁心潮起伏。又想起阳城盛产煤炭,乌金遍地,百姓长年累月吃稀饭的习惯,不由诗兴大发,顺口咏道:脚踏太行山,尽将阳城览。生的是香煤净炭,吃的是米粳菜饭。

    济源家这首诗,一是抒怀,二是要和亲家开个玩笑。咏毕,即令侍从将诗刻于路边石崖上,之后回头下山。

    次日,阳城家验路至此,一看亲家所留诗句,十分恼怒,心想子女结亲两情两愿,何又讽刺我米粳菜饭!天地之大,降生无择,山川各有所长,互有所短,何能以己之长笑人之短!于是也咏诗一首:登上太行山,远望济源川。吃的是香油白面,烧的是干草麦秸。

    阳城家此诗,其用意是不忍受辱,针锋相对地挖苦亲家,同样由侍从刻于路边石崖,与亲家诗并排而列。

    两亲家议定,为减少儿女结婚双方路途奔波,婆家迎亲,娘家送亲同到大岭堂。良辰吉日已至,新郎披红戴花,乐队笙鼓浩浩荡荡,迎亲至大岭堂,一看岳丈大人和父亲大人的石刻,啼笑皆非,埋怨二位大人不该互相揭短,留下千秋话柄。他南望济源平川,觉得平川可爱。北望阳城山峦,觉得山峦秀美。于是随口成诗一首:济源平川宽,阳城多山峦,可惜是山川难搬,理应是以长补短。

    公子出口,随从即刻于路边石崖。之后,立即迎亲至三里之外。片刻功夫,新娘新郎到达大岭堂。新郎本不想让新娘看见崖石诗刻,不料新娘偏要在此下轿小憩,扯掉蒙头红绫,回望故乡,不由鼻子一酸,泪珠儿滚落,再望阳城,又破啼为笑,赞不绝口:“阳城山清水秀,美如仙境。虽山高路远,终生不悔。”正欲上轿间,忽见石崖诗刻。笑曰:“父母诗句不佳,公公出言不妥,郎君胸怀广远,所愿甚合我意,而今豫晋通道已经打开,两位老人何必如此。凝视片刻,便出口咏道:豫晋结良缘,双方都情愿,为的是煤炭换面,盼的是地连心边。小姐咏罢,也命人将诗刻于石崖,然后翻身上轿。

    自从此道开通,河南的东西也象长了翅膀,经阳城抵达辽阔的北国牧场。阳城产品象长了腿,经济源进入富饶的南国水乡。

    多少年来,人们每当至此,都要默默拜读石刻石崖诗句,对公子和小姐肃然起敬。后人并捐款将崖上留诗再行刻于石碑之上,立于路旁。

    后来,屡遭兵变,石碑被毁,但豫晋结良缘,大路南北两头牵的故事一直在济源阳城一带流传。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