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频道正式开通,并落户河南文化网。
网民市民只需轻点鼠标,就能浏览到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信息,并可迅速获得“非遗”申报的指导性范本。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下简称“非遗”)有了自己的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新开通的“非遗”频道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设有政策法规、申遗指南、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遗产精粹、知识天地等栏目,内容涵盖我省“非遗”保护的13个门类,汇聚了大量的“非遗”文字、图片信息与音视频资料。该频道还将为我省“非遗”的申报工作提供指南,
该频道将不定期发布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和整理工作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为社会了解我省的传统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个窗口。
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口头文学)。(二)传统表演艺术。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杂技等。(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宇宙和社会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包括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业、生态环境、养生医疗等。(五)传统手工艺术和技能。包括制造(含酿造、铸造、烧制、食品烹饪等)、建筑、织染、印刷等。(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