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美食 >> 美食与品牌 >> 浏览文章

老字号的天空

2014/6/9 18:15:42 点击数: 【字体:

老字号的天空
    不管我们多么卖力地向四方来客鼓吹中原是如何的古老,如何的沧桑,乃至如何的厚重,我们都不能不承认一个尴尬的现实:空口无凭——中原真正能承载它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一些标志性的符号已经渐次从人们的视线里消逝,譬如古城墙的修旧如新,譬如老宅子的突击拆毁,再譬如老字号的没落以至于消亡。

    中原老字号的没落是显而易见的。就在10多年前,由原国家商贸部授牌的“中华老字号”,河南还有43个之多,堪称老字号大户,但近年来重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河南仅有14家,不足北京的1/5,仅仅是上海的1/7,甚至也只是我们的近邻山东的1/4强一些。

    中原老字号的天空显得十分黯淡。没有哪颗星比同仁堂还耀眼,也没有哪颗星比王老吉还知名,陨落是一种常态,而重生却异常艰难。

    前世今生

   
如果从历史的深处,把那些在中原大地上曾熠熠生辉的老字号全部打捞上来,恐怕难以计数, 仅开封一地,能叫上名字的老字号就有数百种。但往者已矣,如今的中原老字号,大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老字号的创始人而言,创业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但近代中原的风雨飘摇,也让这些老字号的经营异常艰难。

    不过,老字号依然在中原人的生存轨迹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第一楼’的包子、王大昌的茶,包耀记的糕点、张麻子的刀剪”,这些顺口溜是老字号影响开封人生活的最佳明证;“照相到艳芳,做衣到大昌”,是老郑州关于老字号的记忆。就是二三十年以前,谁要是能到艳芳照相馆留个影,赢得别人的羡慕不说,自己也会当做一个很大的事来做,精心地梳理打扮是少不了的,而事后,那种兴奋劲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20世纪90年代后,老字号魅力渐失。在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相对保守的老字号越来越找不到北,许多老字号随之消亡。

    曾经闻名遐迩的国营郑州钟表眼镜专卖店因经营不善倒闭。拥有多家老字号的郑州饮食公司在经营上也陷入困顿,一些老字号影响力大减,一些老字号生存难以为续,另一些老字号空有其名而无其实。

    作为“老三记“之首的合记烩面,偌大的郑州城里也已经没有几间店面了,远远没有覆盖郑州的能力了;老蔡记只剩一家门面勉强维持;至于葛记焖饼,拥有其商标的郑州饮食公司连一家店都没有了,倒是葛记焖饼的传人在郑州先后开了两家店面,生意倒也红火。而“马豫兴”这个老字号甚而连惨淡经营都算不上,唯有的一个展示窗口还是在合记烩面的楼面一角,仅数平方米,两个人在里面都难以转身,这样的“马豫兴”只是在表明它还没有彻底消亡而已。

    发展之困

   
能延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数百年,老字号自有其熨帖人心的地方——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对于老字号而言,讲诚信、重服务、求质量,一诺千金,“老”是一种生的概念,是历练,更是一种境界,但“老”同样也可能是陈旧、僵化、褊狭、固步自封的代名词。

    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但是有了品牌却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企业同样也很危险。

    与国内大多依然靠祖上的阴德过日子的老字号一样,中原老字号普遍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老鼻子老脸的,满足于十里八乡的知名度,满足于小日子,饿不死也撑不着。它们一般规模不大,且满足于前店后厂的经营状态;它们严格遵从古训,不知道顺应时势,不知道创新,无法吸引新生代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它们一般没什么人才,管理落后,没有现代意识,商业模式老套,品牌分散……

    更可悲的是,中原老字号大多至今还没有从体制的桎梏中完全摆脱出来。

    在1956年公私合营的大潮中,许多老字号都逐渐过渡成了国营公司的一员,以后老字号的商标申请就只能以国营公司的名义而非个人的名义——那时候体制外的个人申请根本就没有可能,悲剧的种子从此埋下。

    由于经营不善,很多曾经公私合营的公司要么改制,要么倒闭,但它一样拥有老字号的商标,纵使它已经不再拥有任何实体店,甚至公司本身已经有名无实。这一点看看郑州市饮食公司和滑县食品公司就明白了。郑州市饮食公司拥有葛记焖饼的商标权却没有任何旗舰店;滑县食品公司已名存实亡,却抓住义兴张烧鸡这个老字号的商标并大肆出售使用权。而当老字号的传人使用这个商标发展祖业时,矛盾与纠纷就不可避免。这种现状很容易造成市场的混乱,品牌分散,对老字号的做大做强极为不利。

    可以说,没有体制的革新,纵使一切条件具备,那些有志于重振河山的老字号传人也只能是戴着镣铐的舞者。

    稳中求新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最温情的记忆。没有了老字号,城市就失去了颜色。

    老字号也是一个地方最耀眼的名片,正如道口烧鸡之于道口,老三记之于郑州,狗不理之于天津。

    必需明白,老字号不只是一个品牌,亦是诚信、质量、忠义、正直、地道、正宗的代名词,在如今假货泛滥的时期,老字号弥足珍贵。

    每一个老字号的背后都有数不清的感人故事。重振老字号,拯救的是历史,是文化,是诚信,是质量,是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重振老字号,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产权改革,制度再造,实行全面创新,实现向现代品牌的成功转换。譬如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譬如人才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等,尤其是要进行品牌创新,许多老字号依然陶醉在祖上的荣光中,抱着葫芦不开瓢,拒绝任何创新。

    与等关系最密切的词是死,而不是活。所以不能把振兴老字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身上,政策只能起引导作用,不可能包打天下,毕竟市场不等于慈善,自身没有造血功能,躲进温室里不敢出来,早晚还是死路。

    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老字号很难做大做强。

    以道口烧鸡为例。有着300多年历史,顶着“皇家贡品”与“中华第一鸡”的桂冠,但影响范围却不出周边城市,其生产者不下百家,往大处说,每年产值也不过1.5亿元。而一个小小的绝味鸭脖却能在短短数年间红遍大江南北,2011年的产值达15亿元之多。盖无他,思维僵化是也。固守一隅,抱着农耕时代的“礼品经济”不放,而不是想办法“飞入寻常百姓家”,发展“餐桌经济”,做不大就成了必然。

    因为体制上的问题,道口烧鸡没有哪一家愿意在宣传上花大力气,信奉的依然是坐贾行商中的“贾”。这自然与现代社会的消费理念格格不入。

    靠口碑,靠口口相传固然不错,但那是农耕时代的法宝。在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坚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当真是有些刻舟求剑。作者:张正良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企业观察家(2012-04-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