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大伾山风景区概览
浚县是与郑州市一起,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县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 级风景名胜区,它与城区联为一体,交通便利,吃住方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一处假日旅游,观光览胜的好去处。先后接待了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年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2002年通过国际ISO9001和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如果您到大伾山风景区旅游观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会使您回味无穷,留恋忘返,优美的山顶风光又会使您如入仙境,飘飘欲仙。
历史上,有十几位帝王将相亲临大伾山,一旦您踏入山门,您就会感受到充盈于山山石石之间的王者之气。在草丛石径中,说不定,一不留神就会踩上某一位皇帝当年留下的足迹。大伾山又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无数历史名人或登临高歌,或赋诗摩崖。千百年来,有王维、范成大、王阳明等二十多位著名诗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名人大家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大伾山的文化品位,并为其赋予了永久的魅力。
景区内现有佛道建筑9处,亭台楼阁、寺庙宫观遍布两山。北魏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迩。大石佛高22.29米, 已1600余年, 全国最早, 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政治等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惊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宝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艺术的精典之作。道教的圣地碧霞宫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构造精美,万仙客用悬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神仙人物3千余位成为集中国官方与民间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艺术殿堂。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和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宗教文化在中原传播、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庙会, 长达月余,朝拜者蜂涌而至,人如潮涌,高潮日达20万人,为宗教文化和经济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
大伾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大伾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来吧,朋友们,大伾山将敞开胸怀,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安全的游览秩序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大 石 佛 (天宁寺)
大佛楼是天宁寺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因楼内依崖雕凿跏趺式弥勒大像一躯,两脚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楼”之说,为浚县一大奇观。
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据明代《浚县志》记载,后赵皇帝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馋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大石佛又俗称“镇河将军”。
天宁寺:
座落于大丕山东麓,东瞰黄河故道,西倚大丕悬崖,背山面水,形势壮观。由前、中、后、北四个院落组成。前院东为正门,内塑“哼哈”二将。南为地藏殿,北方天王殿。院内原存后周《准敕不停废记》碑和金大定1180年铸造之铁铎等贵重物品。中院正中为藏经阁,阁上原藏南藏经6053卷,1949年迁平原省,现存新乡市博物馆。阁下有“千手千眼佛”一尊,高4.3米,造型生动。后院即大佛楼院。北侧院前为罗汉殿,东侧有钟楼,内悬明景泰四年(1453年)铸铁钟,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达5000余斤,钟身铸铭文。中为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原塑三世佛坐像,故称“三尊佛殿”。佛高3米,像后绘佛背光。殿内两侧墙壁上画有24值使。殿后为水陆阁,天宁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为我县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之一。高4.3米,造型生动。后院即大佛楼院。北侧院前为罗汉殿,东侧有钟楼,内悬明景泰四年(1453年)铸铁钟,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达5000余斤,钟身铸铭文。中为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原塑三世佛坐像,故称“三尊佛殿”。佛高3米,像后绘佛背光。殿内两侧墙壁上画有24值使。殿后为水陆阁,天宁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为我县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之一。
碧霞宫
俗称"奶奶庙",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共87间殿宇。面积11116平方米。碧霞宫座北向南,分前、中、后院,建筑艺术精湛,集我国南北建筑之长,自成独特风格。
前院中间有一长方形瑶池,砖砌拱形石桥跨其上,东西两侧有帅殿四座和钟鼓二楼。
中院为碧霞宫主体建筑,院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大殿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结构是歇山卷棚顶的拜殿与悬山顶的正殿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大殿前檐下彩绘"二十四孝"图。殿内供奉着泰山神碧霞元君、紫霞元君、和佩霞元君。
后院为寝宫楼,楼中镌刻雕饰之巨型佛龛式是项床。床上塑元君卧像,床前置有梳妆长桌一张,陈列梳妆用品。
摩崖石刻
大伾山风景区荟萃了佛、儒、道三教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大伾山风景区目前完好无缺的保存460余摩崖石刻。年代最早的是唐代。大伾山东麓伟观亭处无代刘题"大伾伟观"四字,字径95厘米。为石刻题字之最。"鹭涛虎岫"和"仙崿"为明代著名法家王铎题,笔法遒劲,风格独特,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它和"大伾山唐代铭文"、"大伾山后周准敕不停废记碑"、"大伾山宋代唐显候告碑"、"大伾山明代王阳明诗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
这些石刻除露着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外,充分体现了中华书法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展示了浚县历史文化的灿烂。是先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