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走进鹤壁 >> 印象鹤壁 >> 浏览鹤壁

河南浚县民间泥玩艺术初探

2013/11/8 17:06:30 点击数: 【字体:

     张国军(1953-),男(汉族),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鹤壁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摘要:河南浚县泥玩具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累,是民间艺人长期置身于自然生活观察认识事物的感悟。浚县泥玩具造型朴拙,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色泽鲜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关键词:浚县;民间泥玩;初探

     一、民间泥玩源远流长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累,是民间艺人置身于自然生活,对物象认识的结晶。我国民间泥玩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1978年我国考古学家在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时,灰炕中发现一只长约7厘米的陶猪,捏制粗糙,仅具雏形。它既不是墓中的随葬品,又没有其他实用意义,很可能是一件偶然烧过的泥玩具。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伞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有陶猪、陶羊,距今约5500多年,这些原始社会时期的小陶猪、陶羊,形体虽小,形态各异,可以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民间泥玩具。
        
    我国有关泥玩具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篇》:“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文具以巧诈”。全国各地出土的古代泥玩很多,有鸡、狗、羊、虎等题材。据史料记载:湖北天门邓家湾青龙泉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狗、猴、象等动物、黑龙江宁安莺岭曾出土有陶塑猪、狗、熊,形体虽小形象生动。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商代泥玩具有陶虎、陶羊、陶猪、陶鱼,皆用捏塑加锥划的方法制作,形象朴拙特征鲜明。此外,河南辉县百泉曾出土有东汉陶塑母子羊,广州大元岗出土有西汉的陶卧牛等,造型简练生动,都极富有生活情趣。充分体现了我国先民在塑造动物神态形象方面的技艺。
        
    河南浚县城东二里地的杨玘屯,这里全村几乎家家都精于泥塑。素有“泥玩具之乡”之称。据传隋末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破黎阳仓时,与隋军在同山相遇,两军激战,隋军大败,瓦岗军将士也伤亡残重产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部将领杨玘奉命收容疲病士卒扎寨金堤(今杨玘屯),屯兵垦田,休养生息。军内有会捏泥人的士卒,在稼穑之余,常捏制一些鸪鸪鸟,战马,骑马人等以怀念阵亡将士,留恋疆场驰骋之情。由此捏制泥玩的手艺流传至今。每逢浚县正月、八月古庙会,只要你身临此地便可在街头巷尾看到很多身着农村服饰的妇女、小姑娘,有的挎着蓝筐,有的托着盘子,有的推着三轮车在街头卖泥玩具。由于浚县泥玩具内容丰富,造型古朴,风格各异,纹饰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不仅逗儿童玩耍喜欢,成年人也感到美不胜收,争相挑选存玩。泥玩具中分“泥货”、“烧货”两种,凡是需用嘴吹的泥玩哨,一般都要经过低温烧制后再施彩叫“烧货”。未经烧制晾干的泥塑干后再施彩刷漆为“泥货”。浚县泥玩的种类很多,根据内容形式可归纳为“鸟类泥玩”、“动物泥玩”“人物泥玩”三大类型。

    二、河南浚县泥玩具的艺术特征
 
    1、飞禽泥玩浑厚朴拙。浚县泥玩具多为泥胎,随手捏制晾干施彩、罩漆即成。在题材方面,除传统的泥斑鸠(泥咕咕)、泥飞燕外,还有泥公鸡、泥孔雀、泥凤凰、泥雁、泥鸳鸯等。体积小的一)二寸,大的五六寸,造型简练丰满,淳朴生动。色彩有的黑色铺底,简洁明快,有的大红大绿,施以彩绘,色泽艳丽。纹饰多以花草为主,在背部、胸部、颈部运用理想的装饰手法,概括简练,有的似花,有的似草,有的似花片,笔法简洁生动有趣,装饰性很强,具有浓厚的民间地方艺术特点。如被誉为民间艺术家王蓝田先生,已八十六岁的高龄,他仍在民间艺术上不断探索,他手下的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飞禽,样样生动有趣,造型概括简练,表现手法注重夸张,有的追求丰满朴厚、有的注重姿态雄健,施彩简洁明快,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2、动物泥玩简洁生动。浚县动物泥玩题材表现极为广泛:“泥狮子”、“泥猴”、“泥马”、“泥狗”、“泥老虎”,还有民间传说中的“独角兽”、“麒麟”等。造型手法极为简练、风格淳朴、生动传神。在色彩上多以红、黄、绿、白为主,有的注重重彩描绘,给人以鲜艳明快之感。有的追求朴实的风格,不加渲染,保持着原始的泥土色泽,给人以简朴美感。在浚县众多民间艺人之中,最具有代表性,当数著名民间艺术家张希和先生,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在浚县传统泥玩具泥咕咕的基础上,不断大胆探索,另辟溪径,以擅长捏泥猴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名扬海内外,并赢得“泥猴张”的声誉。
        
    张希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抓着对象的本质特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为对象传神,他手下的泥猴千姿百态、形神兼备。并以拟人和漫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人的喜、怒、哀、乐。在造型上对特别能体现个性特征的眼睛、嘴巴等部位进行精雕细刻,用他自己的话说“猴儿精,头上功,不求形似,求神情”。对于猴子的躯体、四肢(腿)部分的表现注重动势,手法概括简练。因此,他捏出的泥猴有哭、有笑,有怒、有嬉戏、有沉思、有跳跃等情态各异。形式上有的似在劳作,有的似在促膝论道,有的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形态生动传神,在浚县众多泥玩中张希和的泥猴己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王蓝田先生的动物泥玩《泥马》、《泥狮子》、《泥虎》、《泥麒麟》等小动物造型抓其特征,注重夸张处理。他捏制的小动物有的在胫部有意拉长夸张,给人以雄健之美,有的将躯体、腿部有意拉长变形,给人以灵巧而富有韵律感之美。他的泥塑小动物通过夸张、变形后,不仅没有感到破坏形象的整体感,反而更加感到生动有趣。在色彩方面,张希和的泥猴追求古朴的泥土原色,给人以淳朴之美。王蓝田的泥玩动物多以黑墨铺底施彩,给人以简洁的艳丽美。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既体现了地域不同的民间艺术传统,又具有浓厚的田园乡土气息。民间艺人以纯朴的心,把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乡土艺术的个性注入作品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间艺术特色。
        
    3、人物类泥玩粗犷淳朴。人物陶塑在我国秦汉时期就已发展成熟,形式上有以表现军事内容为主的各种武士、骑士、射击、步兵等兵马俑。造型手法严谨,崇尚写实,性格鲜明,神态威武,气势逼人。也有以反映民俗风情为内容的,如陕西西安白家口出土的“舞女俑”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洒脱;四川成都天迥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的维妙传神令人过目难忘山东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的“杂耍俑”,以欢快热烈气氛为主题,形态各异。这类陶俑造型手法简练概括生动传神。秦汉时期的泥陶可以说已发展到一个辉煌的时期。
        
    浚县泥人,大概始于隋朝,历代民间艺人在继承秦汉泥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无锡惠山泥人、浙江嵊州泥人和地方泥咕咕泥塑的艺术特点,不断大胆尝试探索创新,在艺术形式上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语言体系。一是以浚县民间艺人王蓝田为代表的传统表现形式,在内容题材方面多为历史人物、瓦岗军英雄、戏剧脸谱,古典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列国传》中的典型人物、拟人化的十二生肖等;在造型表现手法上高度概括简练,在艺术风格上有的朴拙浑厚,有的雄健、风趣盎然。如他捏制出的《西游记》系列人物中的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水浒传》系列人物中的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等均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运用简练概括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上“有密有疏”,“有高有低”,有变化,有夸张,大中见小,注重形象特征,神势、情趣的塑造,逗人喜爱。拟人化的《十二生肖》人物,可称为浚县泥玩人物中精品,造型丰满、浑厚、夸张,色彩描绘艳丽、明快。《戏剧脸谱》在泥塑中是一个传统题材,常以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性格的人物特征,如红色表示忠诚,黄色表示憨厚、耿直,黑色表示正直。浚县泥塑脸谱人物在黑色基调上根据不同性格特征搭配得很协调。泥塑不适应于细琢,在吸取泥咕咕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又注意到作品的装饰性、欣赏性和陈列的作用。二是以宋楷战为代表富有思想性的青年民间艺人,他们思想活跃,放开手脚,摆脱传统,大胆尝试,主张自由创造,张扬个性。在内容方面,以揭示现代生活表现民俗风情为主题,在艺术形式上吸取汉代民陶之营养,运用简练概括大写意的笔法,抓住人物形象特征,大刀阔斧,概括简练,形态粗犷、豪放,从而塑造出一组组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神势的玩童和农民形象,如《卖瓜》、《理发》、《赶集》、《孩子王》、《歌唱家》等等。个个生动有趣,栩栩如生,打破了浚县传统泥玩人物工整、面面俱到、着色一成不变的格局,从而赢得了民众的好评,为浚县民间泥玩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
                                       
    三、河南浚县泥玩形成其艺术风格的主客观因素

    1、受原材料和生产方式的制约。浚县泥玩主要原料是泥巴。为了预防折裂,在造型捏制中尽量减少和缩短泥坯的枝杈部分。如《泥鸡》、《泥马》、《泥燕》等飞禽动物的腿部均被省略或与底座连结;《泥狮》、《泥虎》、《麒麟》的腿尾则变为粗短。泥玩有时也借用竹签、铁丝、绒毛等作为辅助材料,如《摇头狮》、《泥老虎》的头与尾用铁丝连接,头与躯干之间用绒毛隔开,形象非常生动巧妙。浚县泥玩又是一种彩塑,民间艺人有“泥玩具全在画”之说,所以泥胎只具简略的雏形,细部凹凸起伏大多不很明显,主要需笔彩描绘。这就使泥玩造型必然是浑厚朴实,而不是玲珑剔透。
        
    泥玩已成为一种商品,是农民的家庭副业,不仅要求产品美观,还必须讲究经济效益,为了减少着色遍数,多用黑色铺底,用白、红、黄、绿施彩,不用灰色和复色,因此色相和明度对比都较强烈。在彩绘过程中,涂色、勾线、开脸按家庭成员各自分工进行。同样的花纹和形象,莫不经过无数次不容犹豫地迅速地描绘,所以笔触和线条大都比较率直流畅。
        
    2、受民族传统艺术和欣赏习惯的制约。泥玩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累,是民间艺人长期置身于自然生活观察认识事物的体验。因此泥玩的题材和形象都源于现实生活。艺人们常说:“做戏剧人物,要去看戏中的生、旦、净、末的形象和穿戴;做动物要注意鸡、狗、马的神态。泥玩是给孩子玩的,只要好看就行,不能太真。因此艺人捏制出的作品不求形似,注重神似,有时进行夸张。但这种夸张和装饰又都有一定的限度,即所谓“做耍货要合情合理,做什么要有什么样,要有尺度,不能离了大谱”。如王蓝田捏制的《泥鸡》、《泥马》均运用浪漫手法夸大了头部、颈部给人以英姿雄健之美。《泥狮子》、《泥老虎》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凶猛可怕的动物,但经过民间艺人的处理,就迥然不同了。对头部进行夸张)昂首、大张口,不仅显得威武雄壮,眼神却又勾画得温和、稚气,变得十分可爱。彩绘方面,艺人对于一般花鸟认为“花无正色,鸟无正名,画花不易太复杂,取个意思就行”。具体说“鸡翅膀上画朵花,动物背土画蜈蚣,鸟背上画七点梅”等,这些表现手法,也就是传统艺术特别重视的“不似之似”。
        
    泥玩具还必须适带有普遍性的民族欣赏习惯。例如:除了泥鸡、泥狗、泥狮等捏出全形之外,泥人物、泥虎、泥猴等许多题材只在正面类似浮雕的雏形上描绘色彩,背面全然不施雕饰,这种省略不仅为了省工,而是一种最有概括性、表现力的审美习惯。又如泥人物的脸部常带笑容,泥狮子、泥老虎也往往张开笑口,是由于人们都爱“喜相”。
        
    3、为作者不同的艺术修养和不同的审美需求所决定。河南浚县杨纪屯泥玩生产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个产地各家各户的产品又互相影响,形成乡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然而不论创作或改进,归根结底都出于各个有才能的艺人之手。他们一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上述共性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又继承着家传或师传的某些独特技法,而且又具有不同的艺术修养和个人喜爱。他们常说“做耍货没有一定尺度,眼手就是尺棒,想着怎样好看就怎样做”,也就是并不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进行创作。这就必然会把不同的个人主观意识深入泥玩中去。
        
    “想着怎样好看就怎样做”,也意味着必须让购买者感到好看。艺人在创作中,自然遵循着本乡本土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考虑到购买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实用的范围。过去泥玩的销售的主要对象是儿童,现已扩展到不同年龄、下同职业、不同层次的、成人玩赏。所以艺人不仅在题材内容上、尺度上,而且在形式上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作品富于变化,争奇斗妍。这就促进了个人风格和乡土特色的发展。由此可见,同样的题材,由于作者观念不同,社会经历不同,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也大异其趣。

    四、浚县泥玩具前景瞻望        
   
    1、观念的改变。浚县泥玩具初只是一种家庭手工艺,农闲时作为家庭副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艺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制作工艺上民间艺人不断尝试改进,现多捏制后采用低温锻烧,而后用墨色铺底,施彩描绘,有的农民已常年作为一种副业生产,为了适应于市场的大量需求,将各种动物造型先制作成泥模,而后烧焙成陶模,将泥土压印成型、施彩批量生产。在尺度上由原体积二、三寸只供儿童玩耍的泥沽沽,现已扩展到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成人玩赏,有的已进入到家庭装饰、陈列摆设行列之中。从而填补了浚县泥玩具多年来只供儿童玩耍,不登大雅之堂的空白。
        
    2、内容的创新,市场的开拓。浚县泥玩经过市场的检验,一些平庸的作品逐渐被淘汰力深受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创新意识,形成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已打开广阔的市场。如张希和千姿百态的泥猴,以浪漫的造型表现手法,生动传神。王蓝田的泥马、泥鸡、泥虎造型手法简练,墨底施彩,生动有趣。宋海文手下的鸡、猴、十二生肖造型施彩吸取卡通漫画艺术表现形式,全然是童话式的构思,色彩浓重饱满、艳丽。宋楷战的人物造型粗犷豪放,均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张希和、宋海文两位艺术家曾多次随我国民间艺术代表团出访美国、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进行艺术交流,作技艺表演,深得国内外艺术家的好评,他们的作品已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国内北京、上海、港、澳、台市场也很受欢迎,暮名登门收购、收藏随日可见。
        
    目前,在浚县杨玘屯已发展个体泥塑生产业十几家,他们均有不同的生产经营门路,泥玩具的制作已成为浚县杨玘屯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浚县民间泥玩艺人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以饱满的热情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制作工艺,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资料:

    [1]《中国美术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著。

    [2]《中国历代泥塑》,人民美术出版社。

    [3]《浚县志传略》,浚县地方志编辑室。

    张国军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淇河文化研究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