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鹤壁

朝歌:两百中华姓氏的祖庭

2013/6/20 17:31:14 点击数: 【字体:


朝歌:两百中华姓氏的祖庭

位于河南的纣王墓

朝歌:两百中华姓氏的祖庭

河南淇县已将摘星台遗址处建成公园




朝歌:两百中华姓氏的祖庭

位于河南淇县的朝歌。

朝歌:两百中华姓氏的祖庭

后裔拜谒先祖
   
    在源于河南的近2000个姓氏中,有200多个与朝歌(现位于河南淇县)有关,66个姓氏的始祖源自朝歌。

  在当地人看来,韩国人对朝歌的尊重与敬仰超过了他们。上世纪90年代,韩国宗亲到朝歌谒祖,虔诚地脱掉鞋子,趴在黄土上恭恭敬敬地行三叩九拜大礼。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数千年之后,仍找回故土?

  燕昭安,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会秘书长,作为土生土长的淇县人,对朝歌这片故土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看来,商末至春秋早期,朝歌一直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重心,也正因为此,朝歌这片土地在几千年之后依然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宗亲前来谒祖寻根。

  1  多少姓氏源起朝歌?

  朝歌位于河南淇县境内,殷商末的4个君王皆在此建都。周灭商后,三分其地,康叔建立卫国,都城在此300多年。

  据当地学者王革勋考证,有61个姓氏或源于殷都朝歌,或与殷都朝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这61个姓氏是:李、王、卫、孙、褚、殷、康、林、常、禄、寇、孔、宋、比、箕、鲜、武、谈、通、牛、元、穆、萧、石、汲、戴、桓、宁、聂、弘、向、樊、凌、沙、宗、冷、礼、晁、繁、齐、庶、甫、鹿、弥、梅、枣、析、徵、葵、免、承、仪、司马、皇甫、熊率、白马、商丘、史晁、史叶、羊角、仲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新斌则认为,源于卫都朝歌的姓氏达160多个。

  据张新斌考证,源于卫国诸侯公族的族姓有:璧、凡闾、眷、礼、勉、铖、渠、顽、宪、县、槭、成公、公孟、公南、公叔、会房、蒯、南、卷子、大叔、析、辄、子南、子文、公孙、国、子疆、子季、子郢、公文、公析、孤、假、角、猫、黔、羌师、羌宪、石伯、史龟、史桑、史朝、庶、析龟、兴、右子、祝固、康、凌、常、卫等;

  源于卫国大夫的族姓有:仲叔、庚公、夏丁、县潘、邑裘、尹公、石、石冶、石骀、彪长、黾、晁、承、大临、临、革、弥、弥牟、齐、求、棘、兼、贾、孙、开、元、留、公荆、弘、子伯、子行、子高、子玉、鄄等;

  源于卫国名人的族姓有:衍、梁馀、于弓、子齐、子叔、子之、夏戊、胥弥、鄢、懿、弋、由章、贡海、惠叔、世、世叔、邃、哀殆、赐、端、蹀、赵阳、鲒、专、琴、南公、元垣、中叔、祝圉等;

  源于卫国职官的族姓有:辟、监、将军、寇、司寇、司、司徒、右、右宰、石公、箴、左公等;

  此外,还有源于卫国方位北宫和辟阊氏,以及源于卫国城邑的须、漕、虽等姓氏,皆出自朝歌。

  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会秘书长燕昭安说:“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姓氏中,把每个姓氏的来龙去脉全弄得明明白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的朝歌姓氏来说,即从姓氏起源的空间上严格限于朝歌,从时间上限于公元前商都时期的11世纪到公元前660年卫国国都从朝歌迁出,不算冷僻少见的姓氏,不算殷纣王同母庶兄微子封到宋国后而形成的姓氏,不算卫国后期产生的姓氏,常用于现代而起源于朝歌的姓氏有66个,其中复姓8个。”

  比如,比干被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到朝歌西长林仙人梯,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知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殷微子封于宋,离开朝歌时,日当正午,其子孙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

  武王伐纣后,商王室后裔以故国名为氏称为殷姓。

  康卫国开国君主康叔后裔,以祖上谥号为氏,史称康姓正宗。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此外,还有施、元、梅、戴、裘、商、开、抗、鹿、比、承、赫等姓氏,共计66个,祖庭都在朝歌。

  而在韩国,有许多姓氏自称是“古商国王孙后裔”,一些氏族《家谱》的始祖画像,有的是商纣王,有的是箕子,这些姓氏大致有:殷、林、孔、奇、徐、韩等。

  2  姓氏祖庭,奠定地位并非偶然

  朝歌为什么竟然源出那么多姓氏,在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中占据那么重要的位置呢?

  燕昭安认为,朝歌之所以能成为200多个姓氏的祖庭并非偶然,中华姓氏形成、定型、普及,大多在殷商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而朝歌恰恰在此时地位显赫。

  从公元前1201年到公元前1046年,朝歌城断断续续作了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的都城,持续近100年。特别是在商纣(即帝辛)时期,朝歌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八方诸侯纷纷来朝,知名的周文王姬昌当初也仅仅是经常来朝歌朝贡的西伯侯。商纣王又常常四处征伐兼并,人流物流的开放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

  武王伐纣大兵压境时,纣王在主要兵力远在东夷的情况下,仓促调集兵马迎战,一天时间就拉出军队数十万大军,可见当时朝歌人口之众。

  商都朝歌和卫都朝歌之间,还有一段“三叔监殷”的历史。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为了安抚当地民众,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封在朝歌,管理前朝遗民。但周武王对武庚禄父并不放心,于是又将朝歌的北、东、西面设立邶、卫、鄘三个方国,分别由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统治,目的是为了监视武庚,这就是历史上知名的“三监”。

  果然,不出三年,武庚禄父借周武王病死、周公旦摄政之机,串通管、蔡、霍三人,联络原来殷朝的封地东夷、淮夷、徐、奄、蒲姑、熊等17个方国,起兵叛周,迫使周公再次东征。平定叛乱后,周成王将同母所生的康叔受封于朝歌,建立卫国,管理商朝遗留下来的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并给他相当大的权力。

  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朝歌做卫国国都383年。在各个受封的诸侯国中,因为卫国受封时间早,受封疆域大等特点,使卫国在西周时期,成为“诸侯之长”,长时间保持的方伯地位。

  此外,朝歌作为卫都时,曾出现很多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高风亮节的卫武公、大义灭亲的卫大夫石碏、玩物丧志的卫懿公、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等。战国时期卫都东迁后,朝歌作为旧都又出现义士荆轲、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大音乐家王豹等彪炳史册的人物。

  在中华民族的姓氏来源中,有以贵族的“氏”为姓,有以国名为姓,有以居住地为姓,有以有名望的先人之字或名为姓氏,有以官职为姓,有以技艺为姓等。在晚商至春秋上半叶这段姓氏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朝歌一直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军事斗争的焦点,经济、科技发展的前沿,产生的姓氏就特别多,因此,朝歌能成为中华民族姓氏重要的起源地,也是一种必然。

  家族迁延,牵动世界宗亲4000年

  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始终有留着“落叶归根”的基因,排字辈、续家谱,希望有一天能回故土。因此,在过去的4000多年间,源于朝歌的各个家族,不管走到哪儿,都把朝歌当作故土。南迁者逢年过节面北而叩,东渡者时常向西观望,此生无望重规故土者便寄希望于后辈,直至今天。因此上说,朝歌姓氏祖庭地位,其实是由外迁宗亲奠定的。

  据史料记载,中华姓氏形成时期,朝歌人大规模向外迁徙有6次。武王伐纣时,殷商灭亡,大批的前朝贵族和民众被流放、遣散,或逃亡或避乱远走他乡;武王封箕子到朝鲜,带去5000个殷民;武庚禄父联络三叔叛乱被镇压后,周杀死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霍叔等一大批所谓罪臣;为了彻底扑灭朝歌民众复辟殷商的梦想,有组织地强迫所谓的“殷顽民”大批地迁往“成周”(洛阳);殷微子起先反对纣王,其后又没有参与武庚的叛乱,因此受到周公青睐,被封往宋(今商丘),又带去大批的臣民;公元前660年,卫懿公玩物丧志,养鹤误国,卫国被北狄打败,国都从朝歌迁出,辗转楚丘等地,后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大批的卫国贵族及文武百官随之迁徙。

  在当时,中华姓氏正处于萌芽、产生、普及,但尚未定型的大背景下,朝歌人的每一次大规模迁徙,都在新居住地播撒下姓氏的种子。带到新居住地的每一个姓氏,都会繁衍出许多新的姓氏,宋、孔等大姓都是殷微子到宋国后产生的姓氏。

  对于世界的华人来说,大多知道自己的姓氏源自洛阳、商丘、濮阳、开封等地,其实,这个四大姓氏源头的形成,多与朝歌这几次大迁徙有关。

  如今,排列前120位的姓氏源于河南的就有97个,从人口上说有数亿之众。如果从迁徙之时起算到今天,4000年来,朝歌牵动多少姓氏宗亲的心,没人知道,一些宗亲至今仍不知道家族的源头来自朝歌,但朝歌在炎黄子孙心中祖庭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韩国宗亲,以纣王后裔自豪

  朝歌,作为宗亲的祖庭并非源自华夏一族,最早被认可的源自1984年,当年5月2日,日本东京国学院、日本现代书道研究所组团来朝歌访问,提出姓氏寻根在朝歌的命题,其团长中岛司有振臂高呼,当场提笔书写“淇民朝歌开国庆”几个大字。

  此后,许多知名的林姓人士,如林英海、林炎志、林斤澜等,都曾专程来朝歌祭祖。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为三仁祠题写匾额。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来美国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前夕,也不忘来朝歌探访一下自己的祖根。

  上世纪90年代起,林氏在河南卫辉市比干庙成功举办世界林氏大型扫祭活动后,先后有20多个国家的林姓代表,到先祖比干生活和活动的朝歌,及殉难的摘心台寻根谒祖。世界各地的殷姓、石姓、康姓、孙姓等宗亲也时常到朝歌寻根问祖。

  1999年春,韩国氏族总联合会代表团专程赴朝歌访问,前来寻根谒祖者多为商纣王、箕子的后裔。所有韩国宗亲每次到朝歌,都要参观了摘心台,在“三仁祠”祭拜了箕子、比干、微子,随后到纣王墓前祭拜。在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写的“纣王之墓”石碑前,韩国宗亲们虔诚地脱掉鞋子,跪在两三寸厚黄土上三拜九叩,其举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对于商纣王,韩国殷氏大宗亲会会长殷熙权认为不能一味地贬低,他对历史发展有功,很多事情都是后人强加的,应该还历史本来面貌。他自豪地说,自己就是商纣王的后代,并拿出厚厚的家谱,以证实自己确系古商国帝王裔孙。

    纣王墓所在的河口村,是朝歌地区殷姓比较集中的村子,这里的殷氏自称世世代代是纣王的守墓人。经过交流,他们惊奇地发现,河口的殷氏与韩国的殷氏,尽管几千年来没有过来往,竟然字派相同,都是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的字轮流作为取名字的字派。这个发现,让两国殷氏宗亲迅速认亲排辈,相互以叔伯侄孙相呼。此后,朝歌与韩国氏族联合会的交流越来越密切。2000年9月,淇县曾派专人参加在汉城(今首尔)举行的国际姓氏研讨会,韩国氏族联合会也分别于当年、2002年、2006年多次组团赴朝歌谒祖。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新网河南新闻 2013-01-05 作者:王永记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鹤壁淇县打造“姓氏文化”平台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