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鹤壁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折胫河:稻香随碧波在记忆中飘荡

2013/7/11 8:57:40 点击数: 【字体: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瞻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中反复吟咏的淇县折胫河古称肥泉、泉源水、澳水等等,曾与淇水齐名。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在远嫁他乡后日夜思念故土,她在诗作中发出了“我思肥泉,兹之永叹”的哀怨。

  发源于淇县泉头村的这条内陆小河由众多涌泉汇集而成,直到1987年这条古老的小河还在朝歌城边流淌。河水流量虽小,但有鸳鸯戏水、鱼虾游弋;两岸稻花飘香,“绿竹猗猗”。这里从前盛产稻谷,于是在泉头村的东边诞生了一个稻庄村。当年纣王登摘星楼观朝涉、折樵夫之胫验髓,这条美丽的小河便被后人起了一个带着血腥味儿的名字——折胫河。

  如今,史料中所说“泉高数尺”的肥泉水已荡然无存,折胫河也不再是河……

折胫河:稻香随碧波在记忆中飘荡

村民面前的麦地为折胫河河床,20年前这里曾碧波荡漾,鱼虾游弋

  
    肥泉,许穆夫人儿时的乐园  

  折胫河在《诗经》中称肥泉,是淇县境内的一条小河,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条小河,其源头在今淇县铁西工业区境内的泉头村,肥泉为三个涌泉的总称。在历代史书中,折胫河又被称为泉源水、澳水、太和泉源水、阳河、勺金河等。河虽小,但是名气大、名称多,故事更多。

  史料中说:折胫河“在淇县南,亦名阳河,即古肥泉也”。在折胫河的源头泉头村,古时泉眼众多,泉水竞相喷涌,景象壮观。泉多水大,汇合到一起,故称肥泉和澳水。因其中的太和泉水量最大,为诸泉之首,又被称为太和泉源水。“太和”之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太和泉源水……东南注淇水,为肥泉也。”《博物志》中称肥泉为澳水。《寰宇记》谓其阳河,“阳河……即纣折朝涉之胫于此。亦名折胫河”。历代相关史书对折胫河名称的变迁都有所记载。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小河能够反复载入史册是不多见的。

  1月25日,淇县县志办公室的闫玉生在泉头村向记者介绍,古时的折胫河有许多名称,当地人现在习惯上称其为肥泉或折胫河。早在春秋时期,生在卫国朝歌、长大后远嫁许国的许穆夫人对故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她儿时曾泛舟荡桨的肥泉念念不忘,她在《竹竿》《泉水》等诗篇中表达对家乡山水风光的赞美与思念,诗中也反复提到了肥泉,像“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和“我思肥泉,兹之永叹”等名句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在卫国国都朝歌沦陷、国君被杀的国难当头之际,她毅然驾车为祖国奔走呼号,吁请大国援助,并写下了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载驰》等诗篇,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极大关切。比如“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等诗句悲壮激昂,情真意切,读之令人泪下。这些诗歌被收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许穆夫人因而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是卫国国君卫惠公的女儿,卫懿公、卫戴公、卫文公的妹妹,她自幼在都城朝歌读书写诗,在风景如画的肥泉荡舟游玩。从前,肥泉从卫国朝歌的城墙外边流过,水面宽阔,清澈见底。肥泉两岸绿竹摇曳,树木浓郁,百鸟喧鸣。如诗如画的肥泉让活泼开朗的许穆夫人流连忘返。这就难怪她在离开这个美丽的乐园远嫁许国后会发出“我思肥泉,兹之永叹”的感叹。

  肥泉的滋养成就了许穆夫人这样一个肌肤光洁、面如桃花的绝代佳人,又因都城朝歌浓厚文化气息的熏陶,许穆夫人文采飞扬且能歌善舞。如此靓女加才女曾被齐国和许国的国君同时相中,最终由许国国君独享佳丽。

  纣王折胫,哀怨传不尽 

  肥泉之所以在当地又被称为折胫河,是因为这里曾演绎了纣王折樵夫之胫验髓的惨烈故事。

  殷商末年武王伐纣,纣王登鹿台自焚而死,至今已过去了数千年,然而人们对纣王当年折樵夫之胫验髓的故事仍然难以忘怀。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老者晨将渡水,而呻吟难济。纣问何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畏寒也。’纣乃于此斫胫而视髓也。”纣王斫樵夫之胫验髓后,肥泉始称斫胫河。后来,演变为折胫河。

  折胫验髓的故事流传很广,在淇县更为人所共知。故事中说,纣王为讨得爱妃苏妲己的欢喜,在宫城内修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摘星楼,这座高楼专供纣王与妲己寻欢作乐所用。这年初冬的一天早晨,一老一少两个樵夫来到肥泉边准备涉水去对岸砍柴,年少的樵夫毅然下水过河,而年长者好几次把脚伸进水里又都缩了回来。这时纣王与妲己正好登上了摘星楼,他们看到肥泉边发生的这一幕后感到奇怪,便问身边的卫士这是什么缘故。卫士说,人年纪大了骨髓已经空虚了,本就比年轻人怕冷,在冷水里更受不了。妲己这时摇着头表示她不相信。纣王于是命卫士将两个樵夫捉来,砍断了他们的胫骨,要看看老人和年轻人的骨髓到底有没有区别。妲己看罢哈哈一笑,便与纣王离开了。

  无辜的樵夫就这样成了终身残疾。后来,人们为了表达对纣王残害无辜的憎恨,把肥泉称为折胫河。还有许多谴责纣王的诗篇流传于世。诗曰:“河流曲曲总凄清,呜咽依稀远故城。胜有哀怨传不尽,潺潺未改旧时声。”又曰:“百折潺湲呜咽声,哀波常浸纣王城。何年暗入孟津渡,送约天兵洗不平。”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淇滨晚报 2008-1-30 作者:陈志付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淇河之滨的美丽传说:白蛇闹许仙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