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帷子舞起源于公元前1109年,武王伐纣时灭了赵公明,赵公明的妹妹云霄、琼霄和碧霄,誓为哥哥报仇。她们在支村周边45里的广润坡安营扎寨,操练兵马。三姐妹报仇未果,丧命战事,但她们的英雄壮举感动了落难士兵,感动了当地群众。于是人人手持当地盛产的芦苇,按照打仗的阵式,喊声震天,振奋军威,以纪念赵氏三姐妹。后来,村民为她们修建了三霞宫庙宇,俗称三老奶庙,定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十为庙会,自发跑黄河阵式,祭祀三姐妹的英灵,久而久之,演绎成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大型民间舞蹈。这舞蹈始于殷商,发展于春秋,成型于秦汉,盛行于宋、元、明、清和民国初期,一直延续至今。
在岁月的长河里,支村传承着帷子舞的香火,发展着帷子舞的阵式。黄河阵、五星阵、八字阵、忠字阵、孝字阵、节字阵、义字阵、炮打香影城阵等,阵阵出彩,变化多端;清泉阵、桃花阵、虹日阵、矫龙阵、梅花阵、仙女拜月阵、仙女散花阵等,层层花样,穿梭不断。千百年来流传着“支村的帷子道口的阁,彰德府里好烟火”的俗语,就是对支村帷子舞最好的赞赏。
支村帷子舞由72架帷子、24面扭鼓、24根彩旗、24架銮驾、24个执侍、24个铜锣以及大号、小号、罗伞、大战鼓等组成。表演时三声铳响,两名壮士手持令旗身跨大马绕场开道,銮驾分站两旁助威,大号吹得震耳欲聋,锣鼓敲得惊天动地,彩旗在空中猎猎飘舞。表演者舞步独特,别具一格,或屈膝或微蹲或小跑,或方形或圆形或椭形,或直行前进,或疾奔如飞,或缓步趋行,经纬穿梭,阵式多变,严谨有序。帷子彩带翻飞,铃声叮当,舞影婆娑,蔚为壮观,气势磅礴,令人赞叹。扭鼓队的对打、蹲打、扭打、跨打、转打,有张有弛,活跃在帷子队中,构成了和谐美观的民族风俗图,展示了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揭示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支村帷子舞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和民俗价值,多次参加省市重大节日和商贸庆典活动演出,曾获得河南省文化厅表演奖,国家舞蹈大赛奖项。1987年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国家卷,2006年被摄入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千年古县汤阴》文献片,2008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标题:支村的帷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