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阳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安阳

鉴赏高仿古书画 需从细微处见功力

2013/4/1 14:53:15 点击数: 【字体:

鉴赏高仿古书画 需从细微处见功力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绝大多数文物都深藏地库难得一见,复制品给人们提供了观摩机会

      书画界一个广为留传的故事说,当复制好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展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面前时,院长凝视良久,最后说:“这是本院藏库中的真迹,还用得着再看吗?”另外有一次在大陆某著名博物馆内,众多独具慧眼的专家,也一度未能识别出眼前宋徽宗的《瑞鹤图》竟然是高仿的复制品。

      当下中国古代书画高仿品的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从2011年1月初起,近800幅由高仿复制品汇集而成的《故宫珍藏历代书画经典艺术大展》,开始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馆展出3个月。全部展品皆“运用数码特种技术,依照原尺寸、原样貌复制”。

      《清明上河图》大团圆

      据展览主办方介绍,此次集中展出的高仿书画作品,其原作的年代自三国至晚清(公元256年-公元1911年),跨度达1700余年。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涵盖博物馆馆藏历代书画文物最多的高仿真艺术展。相关技术专家历经多年踏遍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博物馆以及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把据信出自紫禁城的我国历代经典书画作品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制、保存。

      古画在常温下难以保存色泽,往往“出自地下,又回归地下”——越是珍贵的画作,越是收藏在博物馆的地库中,普通百姓几乎没有机会欣赏到它们的精妙。而运用数码特种技术复原的高仿品,与原作几乎一模一样。

      此次的高仿展品包括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仇英和“清院本”两个摹本,至于《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名作更是数不胜数。

      主办方称,展览较为全面、完善地展示了中国书画美术史上的各种代表性艺术流派与代表性作品,体现出中华民族书画多姿多彩、绚丽璀璨的艺术风貌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风骨。观众可以穿越时空阻隔,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宋、明、清三代三馆藏《清明上河图》实现了“大团圆”,《清明上河图》有多个版本传世,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记载北宋京城开封的繁华景象,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画家仇英的作品参照了张择端的构图形式,但描绘的是明代苏州生活,现藏于辽宁博物馆。台北故宫也藏有《清明上河图》各种版本8件,其中以乾隆元年,清宫画院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5位画家合作完成的作品最为著名,被称为“清院本”。三幅《清明上河图》从未同馆展出过,这次展品虽为仿真品,但仍是参观者观赏、学习的一次好机会。
  书画真迹深藏地库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尽管古代书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历史久远,即使放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纸质或绢质书画品质出现下降也是必然趋势。出于保护真迹的需要,各博物馆的文物只能轮流展出,以免受到氧化和过久的日光灯光照射,使品质衰减。另一方面,还必须对文物进行抢救性复制,以使后代子孙还能够尽量真切地感受到文物原貌。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此前就对媒体说:“上海博物馆书画馆的古代书画陈列,半年一次轮换,每次约150件。故宫一年轮换三次,每次也是60多件。但这仅是博物馆数十万藏品中的一粟,许多文物都深藏在地库,世人难得一见。”

      对此,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也说:“在《故宫珍藏历代书画经典艺术大展》上看到的有些东西我也没看到过,包括北京故宫的,有些书画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就没有打开,不敢展出。”

    “复制在文物传承上是非常重要的。”曹静楼是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原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他认为,文物的保护方式有两种,技术保护是对原件进行保护,形式保护是把原件经过复制,即使日后原件损坏,但对原件的真实记录还在,同样可以传承。曹静楼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称,据历史记载,这幅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到唐代就已经没有真迹了,现在保留最早最好的是唐摹本。“现在展出的有些非常著名的书画本身就是复制品,而我们现在是对复制品进行再复制”。

      北京一家专事古代书画复制的公司负责人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当代书画复制业,已经使复制品的画面品质有了质的飞跃,色彩还原精准、色域宽广、细节层次丰富,防水性、耐光性、抗氧化性强,品质至少可以保证五十年以上。实现了色彩、品质、持久的完美统一,完全达到了艺术品收藏的要求。“某些用笔浓重的作品甚至连画作的笔触纹路,颜料的凸起等细微之处都清晰可见。”

    “故宫品牌”成就日本二玄社

      二玄社是日本出版界一家50多年的老字号,以经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出名。多年以前,该社的主持人渡边隆男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后,被馆藏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深深震撼。他希望能复制出版,然而这些书画年代经久,色调、质感等都有一种独特的厚重感,寻常技术难以胜任。

      二玄社与某公司合作,特制了一台全长5米、高宽各2米、重达3吨的全自动照相机,运到博物院开始首次拍摄。底片是特制的,通常情况下,原作多大,底片就多大,以保证能够“一比一”地还原原作的细节。印刷时将原片分解成八色乃至十二色(一般印刷为四色),制作对应各种色调的印刷原版,反复进行试印。一般一幅画需一至两年才能完成,最长的达16年。

      印刷材料也很特殊,是以某种西洋纸和非洲进口的原料混合,再辅之以特殊的材料使其产生柔软的触感。从1972年到2002年,大规模的复制才告一段落,

      二玄社为复制这批精品亏损了20年。二玄社在日本并非最著名的出版社,但在邻邦中国的美术界却大名鼎鼎,这几乎全赖“故宫品牌”的号召力。 (张瑞)

      偷着画的“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宫廷画师顾闳中的代表作,画的是达官贵人韩熙载夜宴的景象,此画一说珍藏于故宫博物馆,一说为张大千所收藏。

      顾闳中的这张画,是偷看后才画成的。这里面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韩熙载原为五代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后唐同光进士。其父韩光嗣被杀,韩熙载不得已只好逃往南唐。南唐后主想用韩为中书侍郎(相当于宰相),但又不放心他,于是命画师顾闳中夜潜其府偷窥,了解情况,绘成图画给他观看。

      顾闳中回宫后,按记忆所画成的这幅《韩熙载夜宴图》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长卷,内分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等,场面繁复,人物众多,且所有人物描绘都各有个性,尤其是所画的主人公韩熙载在夜宴中流露出一片沉郁寡欢的表情,同气氛热烈的宴乐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韩熙载当时所处的复杂的、矛盾的心情。长卷以细线单描,但在表达人物的神态及物品的细腻方面,却非常出色。全幅画每一个部分都以一架屏风相隔,独成一景,构思巧妙而安排自然,这是此一历史长卷的一大特色。在这幅画中,主人公韩熙载一共出现了五次,历经五种不同的场景,表现了夜宴的整个过程,这样的布局在我国画史中是很少见到的,可称是独出心裁。

      这幅历史名画除了绘画艺术方面的特色外,还以众多的衣冠穿着、杯盘灯烛、帐幔乐器、桌椅、摆设为后人对五代历史文化、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形象化的、直观的可视资料,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原标题:鉴赏高仿古书画 需从细微处见功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世界新闻报 2011年02月24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