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子带动了一个产业,这个产业是安绣,这位女子叫冯永丽。以北方山水为表现内容的安绣历史不长,但产业已经做得很大。而把这个产业做大的公司恰恰就叫“安绣”。
2月5日,记者去滑县采访安绣公司。
走进安绣文化产业公司,记者见到三位姑娘正在一幅清明上河图上穿针引线。娴熟的手法,令人惊叹不已。在公司二楼,记者见到了公司董事长冯永丽。
她在家中是老小,从小痴迷绘画和刺绣。20多岁的她去了苏州,到了开封,学苏绣学汴绣。天生的一双巧手,竟让她在不长的时间里,把苏绣和汴绣的神韵融会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回到滑县,她招来三十几个姐妹,开了一家“丽圆绣庄”。起初的经营并不顺利,但后来出现了转机。她和姐妹们耗时三个多月制作的“清明上河园”刺绣在天津以8000多元的价格售出,这让她欣喜若狂。
绣庄的名气慢慢大了起来,不久绣庄里的个别刺绣作为县里的礼品赠送给了外地客人,县文化馆还专门开馆对她的刺绣作品进行了展示。
一个有潜力的产业
2006年,冯永丽在滑县老庙乡成立了一所刺绣学校,几年下来,全县接受培训的绣工已经有3000多人,覆盖100多个村庄。永丽说,苏绣、湘绣等四大名绣以及汴绣目前采取的都还是传统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而她的绣庄采取的则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所以,她的姑娘们学会基本技术以后,经常在一起相互切磋、提高,现在的针法已经有了300多种。“我们的绣庄目前要算是全国最大的绣庄了。”永丽不无自豪地说。
依托安绣这个绣中新秀,安绣公司找到了发展的源源生机。在公司的一楼和二楼,摆满了从全县绣工手里收来的刺绣作品。其中《瓦岗桑辞》由她和10位巧手姑娘耗时半年穿针引线绣制而成。
“刺绣是手工活,成本较高,但我们和外地刺绣相比,优势在于物美价廉。前一段,我们把一件作品1万元卖到北京,人家倒手就卖了13万。” 永丽说。
说起今后的发展,永丽说,他们在新区已经有了面积40亩的新基地,集生产、展示于一体,明年就会搬过去。他们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刺绣精品率由现在的30%增加到70%,绣工人数由现在的3000多人增加到1万人,收入由现在的3000多万增加到1个亿。【原标题:安绣:绣中新秀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