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雕:雕出花雕出鸟,雕出甜美生活 |
作者:彭红团 时间:2013/5/4 9:15:07
阅读提示 还记得小时候吃的糖人吗?一群流着鼻涕的孩子,眼巴巴地围着一个挑担的老人,看着他用勺子从铁锅里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淀粉的手上,然后在糖稀中插一个空心秸秆,一边吹一边捏,快速做出孩子们想要的各种动物和小人。买到糖人后,你不舍得咬着吃,而是用舌头慢慢地舔……如今,在郑州,有一群糖雕客,他们用糖雕塑出各种工艺品,不是为了吃,而是拿出来凑到一起“秀”。 □记者 李岚 实习生 陈娜 文 首席记者 闫化庄 图 这群人—— 网上结识,现实中同学习、常切磋 4月1日下午2时,在位于二七区和平路和平东村某小区的彭红团家中,15名糖雕客正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每人把自己精心雕塑出来的糖雕作品,摆放到桌子上,然后一起点评。 彭红团是这个圈子里的“主谋”,他手法娴熟灵巧,做出的糖雕作品上千种。 彭红团以前是餐厅里的果蔬食雕师傅,天天拿萝卜水果雕刻花鸟虫鱼和12生肖。 “自从知道糖雕艺术后,我就盘算着如何掌握这门技艺。我先是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后来听说西安有一个糖艺高手,就请假赶过去拜师。凑巧的是,这个糖雕高手正想学习果蔬食雕技术,就这样,我们在一起相互学习了一个月。”彭红团笑着说。 为了提高技艺,他曾在网上购买了几本法国发行的“糖雕”杂志。“我不懂法语,只好在网上求助,很快有人回帖,愿意为我当翻译,条件是一起学糖雕。”从此,他们的圈子不断壮大,网友们戏称他们是“糖雕客”。 这种制作—— 过程不复杂,主要靠技巧 参加此次聚会的人中,有3名小伙子是来拜师学艺的。 彭红团给他们做了现场演示。他让其中一名小伙子从袋子里倒出一碗白砂糖,放到电磁炉上的一个双层不锈钢锅中加热。 “彭老师,糖已经溶化了,是不是可以起锅了?”来学艺的崔世旗询问。“只溶化还不行,要等温度达到160摄氏度才能起锅,熬糖的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并用勺子将上面的白沫和漂浮物舀出倒掉,这些杂质如果不除,留在糖稀中会影响作品的透明度!”彭红团耐心讲解。 糖稀熬好后,彭红团把它倒在一块不粘布上冷却凝固。 记者发现,糖雕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是靠技巧,初学者需要先从雕刻花瓣做起。彭红团拿出一瓶红色的食用色素,在糖稀中滴了两滴后,原来无色透明的糖稀,瞬间变成了粉红色。当糖稀冷却成“糖泥”后,他揪下一块,开始雕塑,再揪下一块拉伸,然后再拿出雕刻工具进行修整。两分钟的时间,一朵鲜艳娇美的玫瑰花便雕好了。 看着自己雕出的花有几分相像,小崔喜不自禁,欣喜之余,忽然感到手疼。低头一看,手上被烫了几个水泡。“做糖雕时,糖的温度要保持在70摄氏度左右,初学者,手上难免烫出水泡,用冷水冲一会儿,就好多了。”彭红团说。 这些物—— 糖雕是易碎品 雕客图的是瞬间美 就在大家相互“秀”作品时,雕友张洪强不小心把自己制作的长颈鹿脖子碰断了。众人惋惜中,小张却一脸笑意。 “糖雕作品比果蔬雕刻显得精美和尊贵,但却是个易碎品。在制作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作品破碎的情况,需要保持一个好心态,干脆把碎片放在嘴里吃掉。所以,在圈子里有个很流行的玩笑话——烫在手上,碎在台上,甜在心里。”雕友张洪强说,他在做糖雕时,不小心作品夭折,但他不在乎,图的就是瞬间美。 针对糖雕的易碎性,雕友们每次制作出新作品后,多会进行拍照留念。 在彭红团家里,有两个长约1米、高2米的玻璃柜。“这个玻璃柜密封效果特别好,我在柜子的每个缝隙处,都打了密封胶。”彭红团说,为了保存作品,他将家里的两个陈列柜进行了改造,并在每一层都放了干燥剂,保证柜内作品的寿命。“尽管如此,时间一长,这些糖雕作品的色泽还是会变淡、变暗,不如刚做成的鲜亮!” 这门艺术—— 糖雕是对吹糖人的大胆革新 据彭红团讲,糖雕是中西文化的结合。其源头是中国民间流传的糖人、糖画等老手艺。 据了解,吹糖人是糖雕艺术的一种,在我国北方民间颇为流行,主要是用嘴吹出来各种造型。糖画是艺人用小勺舀起溶化了的糖稀,在石板上飞快浇出来的造型。无论糖人还是糖画,手上功夫是创作的关键。 彭红团告诉记者,传统的糖艺虽历史久远,但有一定的缺陷:糖人是靠嘴巴吹的,不符合现代卫生要求。糖画的色彩单调、质感平淡,也达不到艺术审美的标准。糖雕正是在改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吹糖人和糖画两种技巧,再加上着色、配以各种装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艺术享受。 彭红团说,现代糖雕有几种制作手法: 将糖煮好淋在预先制作的模具内,加之雕琢,称之为淋糖; 利用加气机、通过吹气管柱,将糖吹出各种不同动物造型或特殊造型后,再用工具精刻修饰,称之为吹糖; 将糖稀拉薄,再利用保温灯加热,用工具修边粘贴,做出的花瓣、叶子造型,称之为拉糖。
糖雕的主要原料是白砂糖、葡萄糖粉和糖浆,操作时,要戴上消过毒的专用手套,以免雕刻时给作品上留下指纹和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