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6-26· 孔相卿——钧瓷界“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一人
- 2013-3-28· 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感慨———孔相卿:我看钧瓷这十年
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感慨———孔相卿:我看钧瓷这十年 |
作者:孔相卿 时间:2013/3/28 19:25:49 钧瓷这十年,可谓风生水起。 这十年,钧瓷的变化让钧瓷中人孔相卿也大感惊奇。近日,当记者在禹州市孔家钧窑采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时,“没想到”成为他不断叠加的感慨。 说起这十年,孔相卿感触颇深:“这十年,钧瓷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十年前,神垕镇的钧瓷企业聚在一起开会时,号称20多家,大家却觉得有点夸大。今天,有名有姓的钧瓷企业就有200多家,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他感慨道:“这十年,钧瓷的影响力太大了,这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身在神垕,我们感受明显;走出神垕,我们感受更强烈。”今天,不光是钧瓷企业自身不断壮大,业外人士也开始跻身钧瓷界,收藏钧瓷的人也越来越多。钧瓷引起了社会各界精英的关注,也吸引了不同资本注入,这同样是孔相卿没有想到的。 钧瓷十年的发展,可谓头绪万千。孔相卿却单单从钧瓷文化节说起。“十年来,钧瓷发展最大的事情就是政府搭建了钧瓷文化节这个平台,它把我们不可实现的想法变成了现实。”2003年,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禹州市举办了一次规模不大的钧瓷精品展,这次展览正是钧瓷文化节的前身。第二年,钧瓷精品展改为钧瓷文化周。到2005年,在各种因素的契合下,正式定名为钧瓷文化节,成为禹州市政府主办、企业参与的重要节会。正是这个平台的搭建,把四面八方的人们吸引过来,极大地提高了钧瓷的知名度。而这一点,的确不是哪个钧瓷窑口可以做到的。这个平台成为钧瓷发展的一个极好的抓手,持续地把钧瓷的影响力推到了新的高度,一直到今天。回过头看,孔相卿由衷地赞叹:“这应该是钧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谈到钧瓷的影响力,孔相卿还说起了自家企业经历的事情。2002年,孔家钧窑曾在郑州开了一家钧瓷专营店,但一年后就把店关了。为什么?很简单,人们根本不了解钧瓷。2011年春节,孔家钧窑重新在郑州开了一家钧瓷专营店,这一次,不用解释,来的人好像都是钧瓷通。过去的推销,现在的涌入,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让人不得不说钧瓷的确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孔相卿说:“郑州也是钧瓷的故乡了,也是钧瓷的窗口了。郑州好像也是钧瓷的地盘了,我们好像由客人变成主人了。”自豪的大师颇有点“直把郑州当禹州”的眩晕。 平台的搭建,加大了宣传力度,但如果没有钧瓷自身的创新变化,宣传力度再大,钧瓷也难有实质性的发展。这十年,正是钧瓷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这期间,孔相卿的创新功不可没。 钧瓷在钧瓷人心中是神圣的,人们常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来形容钧瓷的釉色之美、之丰富,人们常以“厚重”、“质朴”来定义钧瓷的美学风格。孔相卿说:“钧瓷厚重的审美风格变成了钧瓷的笨重粗糙,钧瓷的万彩变成了随意的涂抹,这种误解实际上是因为没有真正搞清楚钧瓷的本质。没有工艺的支撑,钧瓷只能是粗糙的;不对窑炉及烧成曲线进行深入了解,就不会出现丰富的釉色,就只能是随意的涂抹。”这十年间,孔相卿创立了一套完备的现代钧瓷制作工艺,从根本上改变了钧瓷粗糙不美的形态。在釉色上,孔相卿的创新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了。“美人醉”、“紫金斑”、“月白釉”、“兔毫”、“孔雀尾”、“石光釉”等,美得让人眼花缭乱。然而最值得一提的并非这些具体的釉色,而是铜系青蓝釉。据孔相卿介绍,2008年他开始研制铜系青蓝釉,也就是在那一年,铜系青蓝釉工艺基本成熟。他说,铜系青蓝釉色彩饱和度高,视觉冲击力强。由于窑变因素,铜系青蓝釉既能出现青蓝釉色调,也能出现不需要点斑的自然红彩,这是铁系青蓝釉做不到的。在学术界,铜系青兰釉被誉为“钧釉技艺的划时代革命”,有专家更是称铜系青蓝釉的研制成功,完成了钧窑史上继铜红釉之后的又一次釉质、釉色的历史性、革命性创新,开创了钧窑科技新时代,甚至远远超越了官钧开辟的钧瓷红釉技艺的陶瓷美学空间。 如今的钧瓷真可谓是“万彩”。可孔相卿忘不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幕。那时,北京的一个朋友非常喜欢钧瓷,就带了几件摆在自己的店里。但是,摆在北京店里的钧瓷,落满灰尘,神态落寞。这一幕让孔相卿反复思索,我们认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钧瓷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冷遇?这也正是直到今天孔相卿一直在努力的原因,他要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让钧瓷抢眼,让人第一眼就喜欢它,让人喜欢它之后再来了解它的历史,然后更喜欢它。
这一点,孔相卿做到了。他却说:“作为匠人,我一直都在用心地做钧瓷,这十年,钧瓷的发展太出人意料了,十年的时间,我们办的远不是十年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