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河南新郑:乡村因戏曲而改变

2018/10/25 16:56:00 点击数: 【字体:

河南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近年来,新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依托新郑戏曲群众基础深厚的优势,以“戏曲进乡村、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全民共享的办法,大力推进传统戏曲在乡村蓬勃开展和传承发展。

新郑市实现了一系列 “戏曲进乡村”的生动实践,从送戏下乡到种戏在村,最终结出了“村剧团”的成果,通过广大乡村戏迷擂台赛等文化活动,让传统戏曲走进群众的生活,并产生深远影响,诠释了“戏曲是庚续文脉的根、种戏在村是传承乡村文明的本”的意义。

政府主导,连续多年送戏下乡

和庄镇老庄刘村位于新郑市东南部,是远近闻名的戏曲村。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组建有民间戏曲队。近年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推进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老庄刘村建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起了戏曲大舞台,安装了大屏,并配备了音响灯光、演出道具、戏服等。

特别是新郑市豫剧文化演艺中心在送戏下乡的同时,与老庄刘村结对子搞培训。种戏在村,“种”出了一个老庄刘村剧团,这个剧团如今已有30多人。通过市豫剧文化演艺中心专业演员手把手教学,老庄刘村剧团演员的表演水平迅速提高。现已能够演出豫剧《秦香莲》《打金枝》《穆桂英下山》《福满具茨》等剧目,并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到周边各村演出10多场,受益观众3万人次。

有了村剧团这一文化引领,近年来,村里群众文化活动长年不断,月月有项目、周周有活动,每项活动有人抓、有人管,群众看戏、唱歌跳舞,尽享其乐。

老庄刘村只是新郑市推进“戏曲进乡村”的缩影。新郑市坚持把“戏曲进乡村”作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抓手,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持续加大投入,是河南省开展“送戏曲进乡村”工作起步较早的县(市)。自2002年出台“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惠民政策以来,新郑市已连续16年开展“百场演出送农民”和“共走创业路,同唱和谐曲”双百场戏曲巡演活动。

新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定期听取汇报,研究推进措施,统筹协调有关事宜,确保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健康运行;制定了工作细化落实方案,把责任目标分解到各基层单位,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政府督查、人大监督、政协调研、半年考核、年终验收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新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群众的需求为依据,科学谋划每年“戏曲进乡村”演出剧目,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结合河南省年度送戏活动安排形成年度送剧目录,以文件形式下发全市;每场演出结束后,向广大群众发放《戏曲进乡村调查问卷》,让群众对演出打分并征求对节目、送戏下乡时间和场次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调整年度送剧目录,实现了由“政府端菜”到“百姓点单”的转变。

随着新郑市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每年双百场的演出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新郑市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扩大购买范围、逐年增加演出场次,自2012年起,演出增至每年300场(“百场演出送农民”和“共走创业路,同唱和谐曲”各150场)。新郑市开展“戏曲进乡村、欢乐进万家”活动以来,采取定补加奖励的办法(政府每场定补3000元,对演出质量高、群众评价好的再给予一定奖励),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买优秀民营剧团和文化志愿者团队演出300余场。2015年以来财政共投入演出经费900余万元,累计为村(社区)演出2114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每年演2场戏的目标。

强化保障,夯实乡村戏曲阵地

孟庄镇位于新郑市东北部,因盛产红枣,有“红枣之乡”的美誉。豫剧、曲剧、越调、河南坠子等戏曲也在这里交流汇聚,听戏、看戏是孟庄人主要的精神生活。

孟庄镇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投资5000万元,改造升级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孟庄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枣乡民俗文化展览馆和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两部分,于2018年1月正式开放,截至目前,已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

孟庄镇村村有戏曲舞台、有文化设施、有文化管理员、有文艺队伍、有文化培训、有活动项目,实现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三个全域全覆盖。在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多功能活动厅,半年来已举办戏曲、广场舞等艺术门类培训20余场,参与人数上千人次。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及其团队在这里设点传艺,郑州市专业人员也经常来这里培训戏曲爱好者,戏迷越学越起劲,只要听说这里有戏曲培训,放下手中的农活就来了。

为确保“戏曲进乡村”工作有效推进,新郑市重点强化阵地、投入和奖励三个保障。自2016年起,在全市启动实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原有的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市财政投资5000万元,实行创先争优,以奖代补,乡镇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67亿元予以保障。目前,三年行动计划已接近尾声,基本实现了乡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戏曲舞台成为基层农村的“文化地标”。

新郑市坚持把包括“戏曲进乡村”工作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市乡(镇)两级财政预算,确保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有效运行。2015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文化事业经费2.9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3.9%。今年又增加投资8亿元,全面启动市级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图书档案方志馆等大型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新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共有1339口人,是河南省第二批搬迁的、郑州市最大的南水北调移民村。2017年,市、镇两级投资近50万元,为新蛮子营村新建高标准的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升级改造电子阅览室、儿童活动室、图书馆分馆、棋牌娱乐室等文化功能室,为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戏曲连乡愁,扎根再开花。新蛮子营村从南阳淅川县迁到梨河镇以来,“戏曲进乡村”及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移民的融入。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省、市剧团及南阳市剧团先后来到新蛮子营村送戏,各级剧团演出、梨河镇戏迷擂台赛、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让村民不出村尽可享受戏曲艺术盛宴。

新蛮子营村每年除了唱大戏,还组织舞龙队、广场舞队、盘鼓队表演。同时,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开放,方便村民读书看报、娱乐健身,丰富文化生活。

为了促进新郑市“戏曲进乡村”工作蓬勃开展,提升文化惠民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对精品剧目的欣赏需求,今年以来,新郑市又先后购买河南豫剧院三团、省曲剧团、省越调剧团和郑州市曲剧团的演出服务,为全市乡村群众演出精品戏30多场,其中既有《朝阳沟》《焦裕禄》等优秀现代戏,也有《收姜维》《清风亭》等经典传统戏,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思路,戏曲改变乡风民俗

薛店镇紧邻新郑国际机场,有各类企业426家,近年来,组建了民间文艺队伍46支,拥有各类文艺骨干3000多人,文化志愿者600余人,实现了村村建队伍、活动全覆盖,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在每年投资60万元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2次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资助、社会参与,又投资50万元,打造薛店版的“星光大道”和“梨园春”。

薛店镇的戏迷擂台赛分周赛、月赛、季赛和年终总决赛。为鼓励周边乡镇、县市及外地务工人员积极参与,还专门设立薛店组和外地组并予以奖励,年终总决赛冠军得主可获得2万元奖金。

最近,新郑市又结合国家文化资源配送平台、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建立百姓文化云,整合各类戏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从“实体送戏”拓展到“数字送戏”,让群众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想看的精品剧目。

同时,还开设名家“传艺所”, 针对乡村群众爱唱戏、好看戏的习惯,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戏曲培训与普及活动。在孟庄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设了“戏曲名家传艺所”,邀请不同行当的省内戏曲名家,定期为当地和周边乡镇戏曲骨干授课传艺,受益者达1000余人次。

“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是新郑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百支队伍、千名骨干带来万家欢乐,他们建立健全市级培训乡镇戏曲骨干、戏曲骨干回乡镇培训村级戏曲志愿者、戏曲志愿者回村培训身边戏曲爱好者的梯级培训机制,广泛开展戏曲艺术普及活动。自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培训经费2000余万元,举办戏曲演艺基本功、戏曲舞蹈培训班300余期次,培养戏曲骨干和爱好者6000余人次,发展文化志愿者5000余人。

以专业戏曲人才为骨干的“文艺轻骑兵”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组成15个小分队,分包15个乡镇(街道、管委会),与民间戏班、团队和戏迷爱好者结对子、交朋友,辅导其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目前,全市拥有业余演出班队200余支,对乡村演艺人员相对固定、人才相对集中、整体素质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自娱自乐班队,给予演出设备器材补缺扶持,激励其常年开展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12年在炎黄广场组织举办综艺晚会或戏迷擂台赛,每年演出50余场次,数千名文艺爱好者登台献艺,年受益观众30余万人次,“溱洧欢歌”百姓大舞台戏迷擂台赛已经成为新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亮丽品牌,新郑市也先后被原文化部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特色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在这一品牌带动下,全市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连年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坚持把戏迷擂台赛作为艺术节的重头戏,激发市民学唱戏、爱唱戏、唱好戏的文艺热情。

新郑市戏曲进乡村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巩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权益等难题,在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同时,也满足了基层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了乡风民俗,促进了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新郑市城乡群众幸福指数连年位居河南省前列,稳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作者:陈关超 张莹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