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人的播迁史,几乎就是一部华夏民族的迁移史。从祖地向四周播散,到向东南西北拓展至全国各地,这其中既有民众自发躲避灾祸,又有朝廷强制性移民。从濮阳到三晋、清河,再到整个中国,纵观整个播迁史,次数最多、人口最众、持续时间最长的,还是南迁。
河南商报记者李笑凡郭清媛
先秦连年水患,避走西迁
一个家族在一片土地上繁衍几代后,人口的增多,会迫使他们走出故地,去寻找新的家园。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在古清河流域,也就是如今的濮阳一带。根据考察,他们第一次大搬家,应该是在大禹治水时期。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9年,没把水治好,被舜杀于羽山。大禹治水13年,终于平息了水患。
前前后后20余年的时间,水灾迫使尧、舜把都城迁到今山西境内。而张姓始祖挥的后代,也因避灾而迁往他乡。因为查不到史书记载,此次播迁很多细节我们不得而知。
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叫解张,骁勇善战,在晋齐战争中,被箭射中,血染战车,仍坚持在前线指挥,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被晋国君主封为张侯,他的子孙后来也就以张为姓。这是由其他姓氏改姓张的一个最早的例子。
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张氏子孙从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出发,从黄河到长江,开始探索新的家园。
汉唐族群南迁,开疆拓土
两汉时期,张姓先民有两次大的迁徙。第一次开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建立新王朝时,张姓族人纷纷南下,过长江,到达今天的浙江、江西、福建,甚至越南,各成桑梓。第二次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张姓族人大批向西北迁徙。
至于魏晋,因北方战乱、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张姓继续往西北、南方、东南发展。高昌(新疆吐鲁番县东南)、楼兰(新疆罗布泊)的张氏,大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迁过去的,其子孙至今还在西北大地生活。
很快,中国历史上迎来了规模空前的人口南迁。张姓族人同其他姓氏居民一道,背井离乡,躲避战火。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张良的后代了。在唐代,张良的21世孙张君政移居曲 江(今广东韶关),很快开枝散叶,他的曾孙,就是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张九龄。曲 江张氏人口众多,大多后来散居广东,岭南张氏,一时为盛。
明清出海谋生,远征南洋
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也相对安定。移民往往是有计划的:朝廷会将人口密集处的百姓,迁到人少地多的区域。明嘉靖年间,张浚等人修著《张氏统宗世谱·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全国1194个县中,有1113个居住着张氏子孙。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国人大量去南洋谋生;后来,郑成功又率领东南沿海居民赶走荷兰殖民者,与台湾当地人共同开发台湾。这一切,让包括张姓人在内的很多中国人,看到了南渡的生机。他们冒险出海,历经坎坷,终于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站稳了脚跟。
如今,大批张姓港澳台同胞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华侨,都回到祖地濮阳寻根问祖。
天下张姓人口总数
全国张姓人口约9000万,仅次于李姓、王姓,为中国第三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07%。
人口分布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约十分之一,为目前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重要分支首望三晋
自挥公得姓后,正史上出现的张姓第一人名叫张仲,他在西周时辅佐周宣王,内修德政,外御强敌,使周王朝达到“宣王中兴”。张仲后代“世仕晋”,名人辈出,张家成晋地显贵。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张姓一直为三晋公族。晋地成为张氏族群自挥公得姓后第一个强大群体的兴起地,秦汉后兴起的郡望多源于三晋张氏,故三晋为张姓首望。
代表人物:汉留侯张良
名望清河
清河(郡)县位于古清河中下游,今属河北省邯郸地区。该郡望兴起于汉代,全盛于唐。
张良长孙张典,汉文帝时任清河太守,后封清河郡公,子孙世袭。于是,张典首迁地——清河郡里仁乡的张姓,成郡中第一大族。唐代以后,有关姓氏的专著里,涉及张姓郡望的,都把清河郡排在众望之首。
代表人物:唐高宗时宰相张文瓘(原标题:从濮阳到整个中国 张姓播迁史成华夏民族的迁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