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ǐ
【史姓起源】
1.源于妫姓,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氏仓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传说,仓颉为河南南乐人,另一说为冯翊人(今陕西大荔),黄帝时期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在史籍《路史》中记载,他能够“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后来,史皇创立了象形文字,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刻痕为史的漫长历史,将人类带入文明。据说,在仓颉创制出文字的当夜,鬼神都为之哭泣。在他逝世后,人们把他葬在昌意城(今河南南乐)。仓颉的后裔子孙们为纪念他,便取他在世时担任的“史官”官职称谓作为姓氏,称史氏。史氏族人大多尊奉史皇仓颉为得姓始祖。
2.以官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史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佚亦作“逸”,“史”乃官名,亦称“作册佚”、“尹佚”。主要职责是记录天子言行。有人将史佚名与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其后以“史”为氏,世代为史官。
尹佚是见于史籍最早的史氏人物,古代文献多把他推为史氏始祖。相传尹佚为人正直,忠于职守,与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当时“四圣”。他曾经受命观察天文、制订历法并且记录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极受周王的赏识。尹佚终身为周朝太史,历史上又称他为“史佚”。他的子孙便世袭史官一职。史佚的子孙后便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史氏。
3.为“昭武九姓”之一。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本为西域胡人,为汉代康居国支庶,原居于祁连山下昭武城(在今甘肃省临泽县境内),为匈奴所败,迁居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建立康、安、曹、石、米、何、史、大、寻、戊地九姓政权。史国故址在今无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南。一度属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为史氏。
4.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族阿史那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阿史那氏,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长。后属茹茹(蠕蠕),阿史那最为首领。后周末年,遂灭茹茹,霸强被土,盖百余年,至处罗苏尼失等归化,号阿史那。唐代开元年间更为史氏。
北魏末期,突厥民族的阿史那部族还比较弱小,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有部分族人依附于太原王李渊。后突厥民族阿史那部族逐渐强大起来,这部分族人回归阿史那部的颉利可汗,与唐王朝对抗。唐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令大将军李靖与阿史那部战于定襄(今山西定襄),彻底击破突厥阿史那部,并千里追踪俘颉利可汗,“戮阿史那部,兵刃尽卷。”阿史那部十余万人被卷裹内迁,安置于唐王朝指定的五各州府。突厥族阿史那部后裔即有改汉姓为史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