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濮阳

戚姓源于濮阳 戚继光大摆鸳鸯阵抗倭

2014/7/17 14:47:07 点击数: 【字体:

 

  戚姓中有一位抗击倭寇的英雄——

  戚继光大摆鸳鸯阵

  戚姓的来源:一,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卫武公有个后代叫孙林父。卫献公时,孙林父担任上卿。卫殇公时,他被封在戚(今河南濮阳戚城),其子孙后代以戚为姓。二,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的公族之后有戚姓。宋国是由商朝遗民的后代建立起来的。

  满族、白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戚姓。

  戚姓发源于河南濮阳,卫国灭亡以后,戚姓人逐渐迁到江苏、山东之间。对于中国姓氏文化来说,苏鲁交界地区尤其是山东南部郯城、江苏北部徐州一带是很重要的地区。后来,戚姓从江苏徐州迁到安徽、浙江、江苏南部。隋唐时,戚姓分布比较广。唐末,戚姓南迁至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宋朝时,戚姓主要集中在浙江金华和江苏常州。元代时,戚姓迁往云南、广西。明朝初年大槐树移民时,又有一批戚姓南迁。明末,戚姓到了台湾。清朝时,山东的戚姓开始迁往东北。

  现今,戚姓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行第227位,有36万人。

  戚姓祠堂里一般都有这样一副对联:“抗倭声明远,防海功德高。”说的就是抗击倭寇的英雄戚继光(公元1528年-1588年),他是山东牟平人。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为对付入侵浙江沿海的倭寇,嘉靖帝命时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充参将,负责抗倭。戚继光到达浙江后,看到明军纪律松弛、兵不习战,于是请求组建新的军队。1559年,他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三千新兵,教以击刺法。这支队伍后来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阵形 “鸳鸯阵”,这种以12人为作战基本单位的阵法,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1561年,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首次摆出“鸳鸯阵”,并在鸟铳、弩、火箭等兵器的配合下,一举杀敌3万多人。紧接着在保卫台州的战斗中,“戚家军”大摆“鸳鸯阵”,向敌军勇猛冲杀,使倭寇全线崩溃。“戚家军”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戚继光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就是说,我封不封侯无所谓,只希望国家的海疆能够安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2014-07-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