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简称“非遗”)项目《目连戏》进行了完整剧情演出,这是该剧目复演近30年来的首次完整演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南乐县近年来对“非遗”项目的大力保护和延续传承。
南乐县地处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接合部,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全县仅立项的“非遗”项目就达1728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目连戏》),省级“非遗”项目9项(仓颉庙会、西街龙舞、罗戏、坠子戏等),市级“非遗”项目24项(昌乐泥塑、草编技艺、元村豆腐干等),县级“非遗”项目140项(剪纸、刺绣、传说等)。在申报项目的同时,还完成了国家、省、市、县级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得到传承、发扬光大,南乐县于2007年12月就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并制定了较详细的保护规划,建立了南乐县“非遗”项目数据库,使保护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自2008年以来,该县积极对“非遗”项目组织复排、复演,5年来共组织“非遗”项目参加省、市、县展演展示活动30余次。其中,对国家级“非遗”项目《目连戏》投入专项资金给予扶持,整理剧本,购置急需的服装、道具、音响和乐器等,并加强对《目连戏》传承人的保护,开办《目连戏》青年爱好者培训班,使这一古老的剧种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