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邵乡党委、乡政府把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沙区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沙区种植节水莲藕、红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跟进,品牌创建,带领群众把过去的“沙窝窝”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走出了一条沙区治理的新路子,使全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双得到提升。
西邵乡沙区地处黄河故道,土壤贫瘠,漏水漏肥,农作物“十种九不收”。针对这种现状,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多次到山东寿光、安徽宿州、新郑、内黄等地考察,聘请省农科院专家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在沙区发展节水莲藕和红杏,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初期,乡党委、政府为鼓励群众养藕种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每亩藕池补助2000元,免费为群众提供杏树苗。2009年,县委、县政府针对该乡出台了《关于加快节水莲藕产业发展的意见》,在规划区内,集中连片发展莲藕,县财政每亩补贴1000元。凡同意流转土地的,乡政府每亩补助200 元。同时鼓励农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等金融部门加大莲藕、红杏种植的信贷支持力度,各涉农部门也集中优势项目资金进行扶持,有效缓解群众初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激发了群众种植莲藕的积极性。在种植技术方面,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对节水莲藕、红杏等种植户的技术培训,通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聘请省市专家、教授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目前,该乡节水莲藕面积突破15000亩,红杏面积8000亩。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莲藕红杏种植户,乡党委、政府成立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新打机井 210眼,铺设地埋线路28000米,增加变压器9台,硬化道路20余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5000棵。通过种种措施,农民养藕种杏的积极性提高了,昔日的黄河故道满眼黄沙如今变绿了,如何借着莲藕红杏的东风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也成了西邵乡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首先组建了南乐县莲花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南乐县兴民红杏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市场销售,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为叫响品牌,创造更大效益,西邵乡于2010年6月成功注册了“苑村”牌莲藕商标;12月,该品牌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严格检验,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顺利走上全国“两会”餐桌。2011年4月份,南乐县莲花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网站,成功实现网上订货、网上销售。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莲花文化节,共接待游客13万人,签订莲藕订单4000份,计500万斤。2011年3月份,“西邵红杏”成为南乐县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南乐县西邵乡的知名度。通过一系列品牌推广,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收入,目前莲藕亩均收入6000—8000元,年产值上亿元; 红杏亩均收入4000—5000元,年产值可达3000元。扣除生产投入后,仅此两项全乡人均可增收近2000元。
展望未来,西邵乡将以莲藕、红杏为重点,把黄河故道区打造成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全省领先的豫北最大的防沙固沙典型地区。(高艳芳)(原标题:南乐西邵:莲藕绿黄沙 红杏把钱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