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朱顺悌还是户县父慈村一个年轻的木匠。一天,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引起他的兴趣。新闻说,河南信阳的一座先秦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种工艺品是用麦秆做的。爱做手艺活的朱顺悌想,两千年前的人都能把麦秆变废为宝,而现在的农村人却把麦秆当成了柴火,真可惜啊。于是,他便按电视上看到的感觉,寻找合适材料,摸索方法,一门心思扑在了麦秆画的复原制作上。
五六年过后,朱顺悌终于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麦秆画。在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下,美院的师生来观摩他的制作工艺,老外来看稀奇,旅游部门和博物馆等单位也来联系展示和收藏作品的事。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朱顺悌的工作室,这里陈列着百余幅已做好的麦秆画,一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内容有大雁塔、户县草堂、嫦娥奔月、八仙过海、贵妃出浴、反弹琵琶,还有乡土民情的描画等等。记者拿起画来仔细看,发现这些画大都是用一条条的麦秆拼贴的,只有黄、黑两色,雕刻精细,构思巧妙,让人惊叹不已。
朱顺悌说,做麦秆画时,要从每枝麦秆中取中间两节半为材料,截裁去结,再将麦秆剖开,用熨斗熨平刨光,根据画幅大小,制好图纸黑稿,然后将处理过的麦秆一条条粘在黑稿上,作为画底子,最后通过剪、刻、画等工序勾出画的轮廓,不用任何颜料修饰,而是用电烙铁一笔一画地烫、熨、烤、烘。每笔画都得一气呵成,并以烙铁走笔快慢表现出线条粗细。
由于麦秆画别具匠心且富有乡土气息,因而受到艺术家、收藏家、工艺品店和博物馆的一致青睐。朱顺悌等3人创作20多天完成的长2.5米、宽2米的麦秆画《迎客松》,如今陈列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富贵满堂》《冠带传流》等画作,先后被故宫博物院、省民间工艺美术馆和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美国圣地亚哥的VITMAX国际公司还和朱顺悌签订了特许合同,在5年内要垄断麦秆画在美国的销售。【原标题:故宫收藏户县农家汉麦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