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新闻资讯 >> 浏览驻马店

确山提琴弦惊世界

2017/5/27 15:36:36 点击数: 【字体:

确山提琴弦惊世界

    站在确山县昊韵乐器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记者不由想起那句著名的话:世界是平的。

    眼前是即将运往欧美的一把把精美小提琴,身边是一个个制琴的朴实河南农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被全球化紧密连在一起。

    西洋血统的提琴,如今八成以上由中国制造,而中国提琴中,四成以上在确山人手中诞生。

    确山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素有“小延安”之称。如今,秉承奋斗进取精神的确山人,从离乡制琴,到他乡卖琴,再到返乡创业,弹奏出新时代的世界华彩乐章。

    变奏曲丢下锄头拿琴头

    5月25日下午,在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镇小杜社村的一处院落里,不时响起河南方言。

    这是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村民王海林的提琴作坊,十多名正在做琴的工人也大都是竹沟镇人。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的一家民营提琴厂从确山招来几十名农民工,确山人由此踏进这个陌生的世界,此后越来越多的确山人被带进这一领域,琴老板也随之涌现。

    王海林少时家贫,1995年到通州提琴厂打工。他是个有心人,几年勤学苦练,掌握全套制琴技术后,开始自己当老板。眼光长远、敢于行动,不满足于打工赚个辛苦钱,在通州的确山琴老板都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

    目前,在通州的确山琴老板有130多名,加上制琴工人,共有2000多人,分布在约10平方公里的七八个村子中,以竹沟镇人为主。回乡制琴企业六七家,在确山县带动就业数百人。

    提琴制作既是技术活,也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它改变着传统的确山人。

    宋水旺是竹沟镇肖庄村人,腿有残疾,在老家无事可做。10年前来到通州,如今已是一名熟练的制琴工人,一天合琴十多把,月收入四五千元。

    “和以前在东莞电子企业的感觉不同,有自豪感、成就感。”昊韵乐器有限公司工人赵琴说。赵琴从事油漆工种,看着一把琴从原木色到色泽迷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昔日的农民,今天的琴师,严谨细致成为他们身上的职业特征。修F孔的工人说,差一毫米琴就废了。在做面板的工人眼里,0.1毫米不是小事,意味着厚度不达标。

    独奏曲确山提琴卖全球

    漂在北京的琴老板们,都有一本艰辛奋斗史。

    “有一次小提琴厂刚搬进新租的院子,第二天就因为噪音被房东撵走了。”坐在如今宽敞的办公室里,李建明回忆起过往的种种不易。

    艰难前行,企业一点点壮大。后来,在确山提琴企业中,李建明的规模最大,2015年返乡后工人已增加到100多名,年产小提琴1.5万多把、中提琴5000多把。

    像李建明这种规模的提琴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但均靠着过硬的质量吸引来大量客户。

    确山琴均为较高端的手工琴,一把琴需要13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在昊韵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社告诉记者,一名工人不小心刻坏了面板,被罚1000多元。

    来通州验琴的一名美国采购商说,2000年她试着带走一把确山琴,到美国后大受好评,立即定了800把。在她看来,所接触的确山琴老板诚信经营,严控质量,琴的声色优美、品质稳定。

    眼下,确山提琴大多销往欧美市场,占到中国提琴产量的四成以上,年销售额一两亿人民币,出口创汇千万美元。

    “客户从这里买走的琴,在国外可能以十倍的价格销售。”李建明说,确山提琴目前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以代加工为主,琴的大部分利润被海外经销商赚取。

    中国乐器协会曾对通州提琴产业进行调研,也指出了这一问题。此外,还存在一些短板,如企业只是单一“扎堆”,合作不足,不是真正的产业集群。

    合奏曲返乡抱团谋升级

    “孩子马上要高考了,俺媳妇过几天就得回去。”提琴企业主熊开峰无奈地对记者表示。

    漂泊在外,孩子在当地上学麻烦,又无法照顾家里的老人,这是确山琴企业老板和工人们的最大难题。随着通州功能定位的变化,提琴产业也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确山提琴企业何去何从,已到做抉择的关键时刻。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提琴产业,积极筑巢引凤,推出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创业。”确山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何水说。2015年,已有4家提琴企业落户确山县产业集聚区,今年还将有十多家企业返回故乡。

    目前,确山县正在规划300亩的提琴产业园,还与武汉铁路局及阿里巴巴旗下的一达通签订了三方协议,为企业产品漂洋过海搭建平台。返乡企业也与中欧班列(郑州)、郑州航空港等积极接洽,进一步拓宽出口通道。

    “回来后,解除了工人们孩子上学等后顾之忧,他们可以跟着我踏踏实实干了。”李建明说。提琴企业带动就业作用明显,对脱贫攻坚也起到积极作用,李建明的企业已吸纳12户贫困户就业。

    记者从确山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了解到,确山正努力吸引更多的提琴企业返乡,打造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不仅造琴,更要培育提琴文化产业,建设提琴之乡,树立确山提琴品牌。

    王玉群的企业一年能产上千把琴,他10岁的儿子王智勇如今已学琴5年,天天要在挂满提琴的房间里练琴。

    像王智勇一样,确山的“琴二代”很多已走上了音乐之路。在他们尚显稚嫩的琴声中,确山未来的提琴文化产业更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