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驻马店 >> 驻马店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驻马店

走进桃核雕艺之乡牌坊刘村

2013/3/19 11:40:02 点击数: 【字体:

走进桃核雕艺之乡牌坊刘村
村民精心雕刻十二生肖图案。
 
    小桃核,圆又圆;
    出至四川峨眉山。
    大车运,小车拉,
    东岸以西有做家。
    ……
   
    3月9日,春光明媚,笔者来到桃核雕花工艺之乡——河南省上蔡县东岸乡牌坊刘村,一群儿童在大街上蹦蹦跳跳,用稚嫩的童音唱着这首古老的民谣。牌坊刘村 位于东岸乡西2公里处,这座古老的村庄以桃核手工雕花著称。2006年,该村的桃核雕艺入选“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牌坊刘村,仿佛置身桃核雕花文化瑰宝的殿堂,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桃核手工雕艺,无论是大人小孩都能在你面前露一手桃核雕艺的绝活,他们在手指肚那么大的桃核上,用手工雕刻出多种图案,有腾云驾雾的青龙、母子情深的生肖猴,还有惟妙惟肖的十八罗汉珠、吉祥如意的桃篮等,鬼斧神工的桃核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桃核雕艺的起源
  
    牌坊刘村桃核雕艺这项民间传统工艺,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当地的老艺人回忆,当时,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当地人们为祈求平安,把野生桃的桃核加工成桃核扣。其形状如桃,下圆上尖,尖部有一小孔,然后穿绳固定在衣服上,以便消灾避邪。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人对桃核手工艺品的热衷,人们把桃核工艺品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河南省上蔡县是蔡氏文化发源地,每年清明节,来自世界各国的蔡氏华侨回乡祭祖,都要带走一些桃核雕花工艺品作为纪念,他们把桃核雕刻文化传播到大洋彼岸,使之发扬光大。
  
    如今,桃核雕花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牌坊刘村为中心遍及周边几个村,颇具规模,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产品畅销全国,有的还出口日本、越南、新加坡、韩国等。
  
    卖桃核的故事
  
    在村民刘长来家,满院晾晒的全是等待加工的桃核,屋内全是加工好的桃核工艺品,已打包整装待发。
   
    刘长来的母亲已70多岁,老人家一边用手熟练地穿着十八罗汉珠,一边饶有兴趣地讲她过去卖桃核的事。上世纪末,村民为了谋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靠着一根竹竿两根棍,挑着桃核雕刻制品,四处叫卖,十分辛苦。她说,叫卖得有技巧。起初,当地人对她所卖的桃核手工艺品不了解,她就根据不同的雕刻品种编成相 应的顺口溜,边唱边卖。在卖桃核篮时,就唱:“小桃篮,里外新,辟邪消灾世人信。能装金,能装银,能装世界聚宝盆”。在卖桃核扣时,就唱:“小桃扣,多滑 溜,不差鼻,不生锈。一年光,二年红,三年头上放光明。摔不烂,打不破,拿钱买俺的结实货。”
  
    经过这一唱,许多人都围拢过来,竞相购买,一天能买100多元钱。不顺的时候,一天还卖不了几块钱,连住旅店也不够。
  
    如今,牌坊刘村成立了东岸桃核工艺品公司,对桃核雕花工艺制作采取的是“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由公司统一采购原料,然后分发给村民进行加工,再由公司统一收回,统一销售。
  
    电力助推工艺发展
   
    传统的桃核雕花工具主要有钻、锉刀、镊子、挫板等。其工艺流程要经过浸泡、清洗、上色、上光、晾晒、打眼、磨光、雕刻等12道工序。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传统手工制作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牌坊刘村村民对桃核雕花工艺部分流程进行了改进。对桃核的清洗、打眼、磨光改用电动机操作,而在最重要的雕刻环节,还 使用手工雕刻,这样既不影响工艺品的精细,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让这一民间工艺得到更快发展,2010年,上蔡县电业局东岸供电所义务为牌坊刘村村民安装电动机109台,发放安全用电手册2000本。该村袁娟老人告诉笔者:“以前,手工制作桃篮,一天忙到晚,加工的桃篮还不到100 个,自从电工帮俺安装上电动机后,既方便,又省力,就连我这老太婆一天还能加工400多个桃篮,比以前多挣80多元。”
  
    桃核雕艺后继有人
   
    牌坊刘村村民吴海平今年已50多岁,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工巧匠,他告诉笔者:“学习桃核雕花工艺要能吃苦、有悟性,心中雕刻什么,刀从哪下手,要用心揣摩,经过很长一时间的锻炼,才能学成。我儿子悟性较好,一点就通,雕刻出来的桃核制品有个性,有创意,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接着他又说:“现在俺村有 40多位师傅,每年都要出一个或几个新的品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常常告诉儿子,一定要好好学,多出精品,这样才不会落后。”说着,他拿着刚刚雕 刻的与以往不同的桃核生肖猴,一个桃核上雕刻两只猴,轮廓鲜明,形象逼真。母猴毛发细腻,两眼注视前方,尾巴翘起,上肢怀抱小猴,下肢弯曲蹲坐在石头上, 小猴躺在妈妈怀里,用好奇的目光打探外面的世界。他说:“我用两天时间,才把这个作品刻成,拿到市场上,能卖到100多元。”
  
    每一个雕花的小桃核都倾注着这些老艺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桃核雕艺文化一代一代得以传承,长兴不衰。
   
    小桃核中有乾坤。手指肚大的小桃核,却是牌坊刘村发家致富的金豆子。笔者在刘天兴家看到,他正忙着收货,他的爱人正在给已交货的妇女发加工费。刘天兴说:“我加工的桃核雕花工艺品,大部分以普通品为主,主要是桃篮、桃手链。这些村民十天交一次货,一次可挣400多元,这些手工艺品大部分通过义乌商人发 往全国各地。”东岸乡桃核工艺品公司理事汪天兴告诉笔者:现在,该村从事桃核雕艺的农户已发展到400户,从业人员近2000人。2010年,该村桃核雕花工艺品年生产总值1000多万元,创利润300万元,从业人员年均增收3000多元。牌坊刘村靠桃核雕花工艺走上了致富道路,而桃核雕花工艺这一民间非 物质文化遗产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原标题:走进桃核雕艺之乡牌坊刘村)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报 原文时间:2011-4-2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