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驻马店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驻马店

再现棠溪剑

2012/8/6 11:30:21 点击数: 【字体:

   
    剑,作为冷兵器时代主要的格斗武器,此外,它关系到政权巩固与王权尊严,于是古人佩剑以示身份与地位。 
       
    历代统治者对剑的要求也颇为严格,于是便产生了诸多史传名剑。史传名剑真有其物吗,如果真有,它们又都在哪儿呢?
       
    名剑,世人皆想据为己有,那么棠溪剑因何失传数百年?河南人潜心数十年研制出来的棠溪剑与史载名剑有何区别,棠溪剑的再现能否揭开尘封千年的古剑谜团?史传名剑的无限魅力。
   
    关于九大名剑《史记》曾这样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皆陆牛马,水截鹄雁,当放则斩坚甲铁幕。……韩卒之剑载,皆出于冥山棠溪……。显然,古代名剑不但存在,而且皆出自棠溪,相互之间又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据学者考证,关于棠溪宝剑的权威典籍有《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辞源》、《古今图书集成 》《资治通鉴》、《史记》、《战国策》、《盐铁论》、《水经注》、《太康地志》、《中国通史简编》、《吴越春秋》、《清统一志》等等,等等……
 
   《辞海》中关于“棠溪”解释是:古地名,在今河南西平西,春秋楚地,吴夫概奔楚为棠溪氐,战国归韩,出金,铸剑戟甚精利。《战国策•韩策》曾有记载:韩之剑戟出于棠溪。《资治通鉴》曾这样盛赞棠溪剑:棠溪之金,天下之利。《水经注》曰:西平县出名金,古有铁官。
   
    关于九大名剑的传说,河南西平有很多传说,被神话的太阿剑便是其中之一。
   
    传说太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太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因晋国最为强大,晋王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楚国铸成。晋王咽不下这口气,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灭掉楚国。
   
    楚王不屈,欲用太阿自刎,手下拾得此剑,将其沉入大湖湖底,让太阿剑永留楚国。眼看晋兵压镜,国将倾灭,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太阿剑啊,太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 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 只见一团磅博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扑地, 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对于九大名剑的出处,各地的专家看法不同,但丝豪没有影响先人在这遥远的二千七百多年前开创中国的铁器文明与宝剑辉煌灿烂的文化。治铁中心成就九大名剑。
   
    剑在古时曾有“三尺”等十多种称谓,从格斗到礼器用途十分广泛,材质从玉、青铜到铁,一直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他在不同的手上作用就不尽相同。同样作为兵器,司马迁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他排名的标是什么呢?
   
    河南省高级工程师高庆民称,剑在中国历经三个时期,石器时期,青铜时期和铁器时期,铁器时期中国有三大治炼中心,棠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两个治炼中心生产的是生产农具,惟独西平这一带生产的是兵器,并且它曾辉煌过1700多年,造就了历史上九大名剑。
   
    众多历史史料证实,九大名剑皆出自棠溪,党溪剑位居第一位。名剑出自棠溪并非偶然,由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西平县文管理所所长康晓华称,矿石、棠溪水和适合做剑鞘的棠棣木,这三大资源地西平成为古代治铁中心的根本原因。泉水是棠溪宝剑铸造过程中一个独特元素,龙泉水因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含量要比一般的水质要高,因此有龙泉水淬刀剑特坚利的历史记载。龙泉,这一称谓从何而来没人知晓,但它汇聚成自,近而成河,河水流经之处,两岸野生的棠棣树逢春开花,秋季野果丛生,倒映入溪水,棠溪河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棠溪河绕冶炉城半周向北流入洪河,棠溪剑因河而得名,棠溪河也因剑而名彰,于是棠溪不仅是河名,亦是地名、剑名、行政区名(春秋战国)、尊贵称谓(棠溪公)。
 
   《中州名典》记述:西平龙泉,中州四大名泉之一,又称龙渊。春秋战国时期,楚王邀越欧冶子来楚铸剑,用龙泉水淬火,剑锋特利,能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即斩。龙泉池至今犹存,泉水清澈,风景宜人。
   
    对于棠溪剑的出处,《吴越春秋》记载:”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也曾有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
   
    同为名剑,因何有棠溪、墨阳、太阿、龙泉之称,他们的名称从何而来,是谁给它们起的名?据考证,九大名剑同处一个时代,那么这些遗址与棠溪宝剑有关吗?据西平县文物管理局陈卫东考证,九大名剑并非出自一个时期,是在一千七千年间陆续出现,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史料记载,西平棠溪春秋属楚,战国属韩,是当时冶铁铸剑的圣地与军工基地。县西有古柏城,属柏皇氏原封地。周边有九女山、蜘蛛山、跑马岭。山下有棠溪湖、棠溪河,山上有棠溪源。棠溪流域是战国至晋代的重要冶铁基地,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护最完整的冶铁遗址区。如今,当地还保留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大兵工厂——冶铁城,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及冶铁炉都被当地重点保护了起来。
   
    如今,西平县保存一处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惟一一处战国冶铁遗址,陈卫东说:“该炉为一竖式炉,上半部是椭圆形,锅底装炉缸,直径是1.7—2.7米,现在这个炉子的残高是2.28米,主要由两部分,上半部是炉缸,主要用于冶炼,下半部是井桶装,主要是鼓风。炉壁主要由粘土,大小石英粒、河沙加碳粉,是较好的耐火材料。炉壁上的坑坑凹凹的小坑,主要是炉壁烧熔后,添加木炭留下的痕迹。
   
    据当地人称,像这样的冶铁炉,遍及以冶炉城为中心,方圆4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古有“十里棠溪十里城”之说,棠溪城与当时的冶炉城、合伯城齐名,均是古韩柏子国(今西平)较负盛名的冶铁铸剑地。能称其“城”,可见规模之大,影响之远。“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山川”,是对当时冶铁铸剑场面真实记录。
   
    此外,当地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当地的个村叫菜坡,据说是给冶炼工匠们供菜的中转地;有个镇叫酒店,则是给工匠们喝酒休息的场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村镇。
   
    如今冶炉城早已废弃,但故城轮廓仍在。城墙周长1340米,城墙上宽18.5米,基宽25米,残高7.4米,仅存北城门,城门呈方形,宽21米。从城墙的剖面观察,城墙系人工夯筑,夯层厚15—50厘米不等。
   
    在冶炉城址西约800米的九女山上,发现大面积的古代墓群,从遗弃的陶器残片看,专家称该墓群的时代为战国至汉晋时期,与冶炉城古城建造及使用年代相吻合,应是冶炉城墓葬区。
   
     诸多史料、传说与古代遗址让专家门认定,此外就是当时的军事重地。正因为此,才成为当时兵家的必争之地。历史上所称“朝楚墓韩”便是此地。
   
    千年冶铁圣地被毁 名剑失传
   
    西平冶铁重地的被毁及其名剑消失,起因仍源于这一延续一千多年的军事重地。
   
    唐太和元年,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叛军吴元济在中原腹地棠溪,以棠溪有利地势和棠溪直接提供的大量兵器,与李愬率领的政府军抗衡,李愬副将马少良进攻去泰州,途径冶炉城时,看到工匠们都在铸造兵器,十分震怒,“取城池,戮工匠”, 一把火烧了,一些工匠都逃跑了。从此之后棠棠溪剑便萎靡不振。
   
    高庆民称,虽然治铁炉被毁,工匠被杀,但其工艺并没有消失,而是散失当地民间,世世代代的冶炉里,仍延续着棠溪冶铁铸剑的香火。
   
    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高锡坤创办了大陆铁工厂,这不仅是西平县的第一个铁工厂,更是他开始寻梦与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
   
    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高锡坤终于得到了削铁不卷刃、弯曲90度而不折不变形的剑身!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数千年来,蜿蜒不绝棠溪河从未有过中断,尽管已没有当年行船运矿、车水马龙的场面,但绵延的河水流过春秋,淌过冬夏,似乎在向世人说明当曾有的辉煌。如今,“十里棠溪十里城”早已沦为废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壮观画卷也都成为历史,但丝毫不影响古人高超的技艺与辉煌的历史。
      
    如果说作为棠溪宝剑的研制是成功的,是一种奇迹,那么那其他八大名剑呢,是否也能重出江湖,亮剑天下?【原标题:再现棠溪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驻马店网 2011-09-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