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庆(1908—1983年)河北省南皮县人。8岁在家乡京梆子班李鹤林门下学艺。
由于他聪敏好学,所以当年即登台演出。后因父亲去世,无奈,随母逃荒来至泌阳县韩可贵“富庆班”继续深造。并很快成了“富庆班”的顶梁柱。1932年,25岁的徐宝庆被韩可贵让贤,接任了“富庆班”(京梆子)老板。嗣后,徐为了发展“京梆子”事业,拓宽艺术道路,便将“富庆班”更名为“京剧共和班”。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大城市的著名京剧演员如赵美艳(韵秋)、张居隐、金丝猴、金丝狸猫和九岁红等,都先后来驻马店地区搭徐宝庆班参加演出。这样一来,不仅很快提高与扩大了徐宝庆的“京剧共和班”,而且使他们班底也都能从这些名流身上吸取很多营养,技艺得到大幅度提高。
徐宝庆在艺术上,一是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因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如他擅演的红净戏,便很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在豫南一带被誉为“活关公”。
建国初,徐任新蔡县大众京剧团团长期间,曾带头排演了《白毛女》、《八件衣》、《保卫和平》、《红娘子起义》等大型现代、近代京剧,深入城乡宣传演出。
其一生爱戏如痴,除数十年如一日地学习与钻研武功技法和表演艺术外,还十分热衷于收集保存文艺资料。“文化大革命”中仅被“红卫兵”收缴的各类剧本与侠义小说即有二千册以上,全被一火焚烧。1971年徐随团升格为驻马店地区京剧团后,虽年事已高,不能再登台演出,但他仍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担负起培养京剧艺术接班人的任务。徐在任教期间,从不讲个人得失,尽管自己在历史运动中多次蒙受委屈,但仍一心趴在教学上,默默耕耘,令人赞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徐宝庆先生的历史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据徐的老伴吕淑芳讲,他在咽气之前,心情十分激动,曾大声疾唤:“冤案已清,死之瞑目。感谢党中央,感谢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