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贞(1888-1971年)绰号“蔡大脚”。祖居安徽省临泉县铜城乡苇寨村。自幼家贫如洗,父亲原在本地戏班里当伙夫,早年去世,靠母亲以针线括维持度日。九岁时,因母亲无力扶养,以二斗粮食把她卖给本村马家做养女,取名马玉贞。不久,又因养父病逝,经村人说合,其母嫁与当地戏班艺人蔡占魁为妻,玉贞也随之改名蔡玉贞。并开始学戏。当时,女孩子都以脚小为尊,而她却因终日飘泊,忙于演戏糊口,顾不上修容裹脚之事而放纵了一双天足。因此,才有了“蔡大脚”这个绰号。童年的玉贞生性爱唱爱跳,拜师学艺后,不到两年即能登台演出。在四方奔走演唱中,曾以《于宽休妻》中“滚堂”一折叫“响”。十五岁时再度拜师,燃香苦练眼神功,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两个多月时问,不论是盲眼、白眼、怒眼、媚眼、流星眼等,已能运用自如。俗话说:“路是走出来的,戏是唱出来的”。由于她的刻苦学习,所以青年时期巳成为戏班主演。但几十年的舞台生涯却多是在乡村集镇,观众也多是农民群众,平舆、汝南、正阳、息县、上蔡、项城、临泉等地是她活动的基本区域。演出行当以青衣为主,曾塑造了许多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秦香莲》、《金盆记》、《白蛇传》、《三皇姑出家》,《三上轿》、《蝴蝶杯》、《火烧白果寺》、《穆桂英征东》、《樊梨花征西》等30多部。24岁时已有“响八县”之誉。
树大招风,为避免恶人对她的污辱,养父蔡占魁与其母商议,把她许给占魁儿子蔡永清为妻。因永清同在个戏班,行当为花脸(艺名蔡棍),二人婚后才结束了这种不幸遭遇。
全国解放后,他一家离开安徽,辗转定居在平舆县辛店乡曹庄大队小王庄村。1951年参加平舆县群众剧社,当年虽已63岁,而由于精力充沛,每到一地演出仍能得到当地群众的赞赏。1954年初,经信阳专区文教局说合,群众剧社移交给光山县豫剧团。1958年,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她被迫离开了舞台,解职归田,回平舆家乡后,为培养戏曲下一代,又在家门科班传艺。“文革”期间因患食道癌,治疗无效,不幸于1971年3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