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献(1901-1950年)汝南县官庄人。自幼出生在戏曲之家。其父王润生是清末民初官庄集越调玩会班“地摊戏”会首。会拉会唱。其母虽是目不识丁的妇女,但敢于冲破封建社会的陈规旧俗跟戏班打大锣。王在父母的影响下,13岁就学会了唱越调。20岁时汝南乡师毕业在本乡任小学教员,并在官庄小学办起了宣传队,自编《口婆婆》教学生演出。1938年8月,汝南县政府抗日巡回宣传队园领导不力而解散。经县教育科长推荐,由王忠献出任该队队长。从此,王走上了专业戏曲的道路。
王忠献上任后治队严格,他经常教育队员说“唱戏如教书,教员教好学生在于身教。我们演员唱好戏首先要有好的品行”。他做事处处以身作则,对演员要求比较严格,因而威信很高,群众对他十分敬重。
王忠献具有真挚的爱国热情。他主张宣传队要演振奋民心、积极抗日的戏。当时,由于抗日的剧目缺乏,他就积极组织全队队员自编。他首先创作出了《打倒汉奸》、《汝水双鸳》等反映抗日救国的剧目。在《打倒汉奸》一剧中大声疾呼:“中国人不爱国怎为中国人?日本鬼子杀我同胞怎称友邻”?据当时宣传队老队员回忆,他在抗战时期,共写出现代戏剧本20多部篇,可惜现存无几!其爱戏如痴。1943年他率队到豫西洛阳、陕州、宝丰、鲁山等20多个县、市演出,曾受到当时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接见,并任命他为河南省军管区抗日巡回兵役督察宣传队中校队长。翌年,中原硝烟烽起,南阳失守。李培基令其弃队逃往西安。王忠献说:“中校军衔我可以不要,但宣传队我决不能离开。”遂毅然领队返回故里,继续在汝南乡下坚持宣传抗日演出。至今人们提起他的抗日救国宣传热情,无不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