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可作画刻刀走龙蛇
随手扔掉的桃核、烧火做饭的麦秆、一块街边没人捡的木头……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小玩意,却成了民间艺人眼中的“宝贝”。经过他们的妙手回春,创作出一件件神奇的艺术品。从今天起,早报将推出民间艺人系列报道,走近他们的生活,展现他们的独门绝技。
别人吃完桃子顺手扔掉桃核,而开发区的民间核雕艺人周崇橹却从别人的手里“抢”桃核。35年间,周崇橹
将在桃核上“作画”的兴趣变成自己的独门手艺。小小的桃核经过他巧夺天工的雕刻,转眼变成了造型各异的核雕作品。近日,记者在开发区庐山路附近的一间工作室里见到了周崇橹,听他讲述自己的“从艺”之路。
学艺历程
核雕路上全靠自学
“来,你先坐下,喝点茶,静静心。”见到周崇橹后,他先给记者倒了一杯茶,然后介绍“做核雕,最重要的就是心要静。”52岁的周崇橹说,他从小喜欢写写画画,1977年他从青岛下乡到沂蒙山区,在农村赶集时,一个坐着马扎子的老人把他给吸引住了。“老人拿着刻刀在桃核上雕刻,不一会儿就雕刻出各种带着图案的小桃核,摆在摊上卖钱,当时我出于好奇,就蹲在旁边一直看着,直到老人收摊离开。”周崇橹说,他回去用钢锯条自己磨了个小刀刻着玩,由于有美术的功底,他刻出来的东西朋友们都说挺像,这让他很有成就感,越来越上瘾。
“也没有老师教,就靠我自己一点点摸索,回到青岛后,我一直临摹和借鉴核雕作品,没事就拿着桃核翻来覆去地看,寻思能根据桃核上的纹路雕出个什么样的图案,为了这件事,单位领导还批评我不务正业。”周崇橹笑着说,当时自己入迷到刀不离手,坐在火车上也刻,虽然环境很嘈杂,但自己却全神贯注,等刻完了抬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被好多人围起来看,大家都对刻完的桃核赞不绝口。
创作工序:
下刀前就要胸有成竹
创作一件核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周崇橹说,首先要把桃核刷净放在阳光下晾晒,晾干了之后用锉把桃核一个个磨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用砂纸打磨。材料准备完毕后,最主要就是看刀工,要是雕人物或动物,都会先用笔在桃核上画出轮廓,然后开始雕刻。
周崇橹认为,桃核上一些天然的纹理非常适合雕刻。他拿起一个桃核给记者介绍,这条纹理像是龙的身子,而那个“小窟窿眼”更像鱼的眼睛。“很多搞核雕艺术的人认为桃核凸凹不平,纹理太多,不好刻,因而选择比较光滑的橄榄核。”周崇橹说,自己却感觉如果观察好桃核上的自然纹理,加上合理的想象,这样刻出来的图案才是最完美的。
“每个桃核都有自己的特性,别看它小,可什么都能往上刻。”周崇橹把玩着手中的一串核雕,继续对记者说道:“桃核拿在手里,观察它的形状与纹理,构思它的结构,结合自己想雕刻的人物,在脑子里就会形成一个具体的影像,把人物的轮廓、特性与桃核表面的纹理结合起来,每次都是胸有成竹后再下刀刻。”周崇橹笑笑说,雕刻桃核和橄榄核不同,要做到与自然的纹理相结合,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选材故事:
挑选桃核有大学问
“为了这些‘桃核’啊,我多吃了老鼻子桃了!”说起桃核的收集,周崇橹说自己平时吃得最多的水果就是桃子了,有时家人、亲戚朋友吃到感觉不错的桃核,也会送到他这来。“最初,我从集市上买回桃子请大家分着吃,吃完后只要能把桃核给我就行。后来,我专门拎着个筐子,到集市上捡人家吃完扔掉的桃核,虽然不是很光彩,但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周崇橹说,别小看捡桃核,这里面可有大学问,不仅要看纹理,更要看桃子的成熟度,没个几年功夫,还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材料。
“每年中秋节前后,我都要专门跑到桃园和山上去捡桃核,这时候的桃核最好,硬度、个头、壁厚都适宜核雕。如果早了,桃核的成熟度不够,壁薄、硬度不够,雕刻的时候特别容易碎。”周崇橹说,不同品种的桃子,桃核也有区别,嫁接出来的桃子,好多桃核都不能用,而山上野桃的桃核虽然个头小,但质地好、颜色深,特别适合核雕。
“我现在是不捡了,都是去河北、肥城等地收集,一颗上好的桃核就要50元左右。当然,经过一番艺术加工后,价值要翻成百上千倍。”周崇橹说。
独家秘技
“开门雕”是看家绝活
据统计,35年间出自周崇橹手中的桃核微雕作品千余件,其中绝大多数送给了亲人和朋友,他手中还保留几百件作品。记者看到,这些核雕上的小人面相憨态可掬,小动物活灵活现,花鸟山水惟妙惟肖。
“我最得意的就是雕刻开门的山水楼阁,开门难度最大,而且还是微雕,光上这个门就花了21天,门里面还有人物。”周崇橹说,还有一
组梁山水兵的作品,22个人物都拿着兵器,每个人物的表情、服装,都是他的精心之作。周崇橹说,桃核的刻法跟其他的不一样,属于巧雕工艺,必须根据桃核的纹理、变化来决定刻什么。“我有一件八仙过海的作品,八位神仙不仅服饰、头饰各有特色,就连他们演奏的乐器都清晰可见。”周崇橹说,自己一直力争做到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老一辈说,桃核可以用来‘辟邪’,现在主要是用来装饰,可以做成摆件、挂件等饰品。”周崇橹表示,根据这个思路,他创作的作品也就大多数取材于民间传说、花鸟虫鱼、人物山水。
核雕上藏有千余刀
想在一个长宽都不过两厘米的桃核上作画,除了凭借雕刻艺人的感觉外,手上功夫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得出来的。下刀前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慢功出细活,完成一件作品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周崇橹从抽屉内拿出一个小绿盒,里面有不少桃核、还有十几把各式各样的篆刻刀。“我家里有100多把刀,一般雕刻的话,其中的20几把就足够用了。”周崇橹说,这些篆刻刀都是他自制的,有的是锯条,有的是针,有的是锥,其中一把锯条改装的篆刻刀他用起来最顺手,刀刃一寸长,厚且锋利。周崇橹边说边拿出一个前期打磨好的桃核,仔细端详后,表示他准备根据桃核上的纹路雕出一条龙。
在指尖大小的桃核上作画,这刀工的精巧程度自不必说。周崇橹坐在工作台前戴上自制的放大镜,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桃核,拿着刻刀的左手中指还要顶住桃核,起到固定作用。然后,就看到刻刀在桃核上游走起来。“雕刻必须全神贯注,要时时刻刻小心刀子的走向,控制好手指握刀的力度。”周崇橹说,由于刻刀都磨得很锋利,稍有偏差,就会划破手指或刻成败笔。“一件成功核雕作品的完成,至少需要一千多刀。”周崇橹说,他在雕刻中注入了大量的感情,也希望自己核雕都有灵性。
新闻延伸
希望核雕技艺能够传承
两三个小时后,周崇橹手中的桃核上渐渐显出龙的身姿,周崇橹放下手中的桃核和刀具,走到室外深深吸了几口气。“需要休息,眼睛长时间盯着放大镜看,受不了。”周崇橹说,因为长年戴着放大镜雕刻,他的眼散光很严重。
“前几年,有些喜欢收藏的朋友买走部分核雕,根据工艺不同,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最近几年,好的作品我都留在手里,不对外出售了,想积攒一下,办个人核雕展。”周崇橹说,很多人喜欢把玩核雕,随着岁月的流逝,桃核外表会形成一种自然包浆,油润光亮,令人爱不释手。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学会这门民间艺术,来重振北派核雕的名声。”周崇橹说,在青岛做核雕手艺还算不错的,只有几个人而已。“希望通过早报的报道,能吸引一批爱好核雕的人学习这门技艺,将核雕这一老手艺永远传承下去。”周崇橹表示,另外,他希望能够免费教授残疾人学艺,帮助他们掌握一项谋生技能,能通过这门手艺独立生活。【原标题:民间艺人用桃核作画 每件需刻千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