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驻马店 >> 当代驻马店 >> 古今豫商 >> 浏览驻马店

二十余载肉牛梦

2013/4/16 11:16:04 点击数: 【字体:

     记者 韩祖和 王振江      

    2007年6月15日,是一个可以载入我国肉牛育种乃至畜牧业发展史册的特殊日子。就在这一天,我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正式诞生了,为全世界牛家族增添了新的一员,成为全世界第七十三个肉牛品种,揭开了我国肉牛业发展新的一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的规定,2007年5月15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了夏南牛新品种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1个月。至6月15日公示结束,其间无任何机构和个人提出异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正式宣布我国第一个肉牛品种诞生。夏南牛由此成为全世界第七十三个肉牛品种。

    消息传来,我国畜牧界为之振奋。作为夏南牛项目实施的主持人,高级畜牧师、泌阳县畜牧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祁兴磊更是激动难抑。他二十余年执著追求,无数个昼夜心血浇灌,与牛为伴无怨无悔,为畜牧事业作贡献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祁兴磊以自己的理念和奉献圆了自己的肉牛梦,感动了众多畜牧专家和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省畜牧局领导和专家称赞祁兴磊为中国肉牛育种乃至畜牧业发展立了大功。国家农业部专家和业界人士公认祁兴磊是“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之父”。
 
    与牛为伴二十余载 孜孜以求心血浇灌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祁兴磊,从小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属牛,又从小放牛,而且还有一个“牛脾气”。基于对牛和畜禽养殖的热爱,高中毕业后他就选择了畜牧专业,考上了豫南农专牧医系。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时,他舍弃留校任教和在驻马店干行政工作的机会,回乡在泌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当了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干部。
 
    祁兴磊立志在肉牛育种和畜牧业发展上干出一番事业。这种信念使他三次放弃升迁从政的机遇,坚定地把畜牧事业当成了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全身心地投入畜牧事业中去。

    黄牛在历史上一直以役用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黄牛的役用价值逐步降低,商品价值、肉用价值逐步提高。针对我国尚无一个专用肉牛品种、每年从国外引种又需要耗费大量外汇、肉牛发展受到严重束缚的实际情况,1988年,省畜牧局领导和有关专家根据“市场需肉牛、群众要效益、地方树品牌、国家促育种”的发展理念,科学提出导入外来牛血改良当地牛,培育肉用新品种的初期战略设想,同时下达的有四个育种计划。由于泌阳县是南阳黄牛的主产区,具有黄牛存栏量大、品质优良、改良基础好等理想条件,省畜牧局把该县确定为南阳牛导入夏洛来牛培育肉牛新品种项目县,祁兴磊主动担纲,成了项目实施的主持人。

    1988年以来,技术攻关组的人员几经调整,年龄大的离开了工作岗位,感到枯燥无味的换了工作,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祁兴磊一直坚持在肉牛育种岗位上。1994年秋是项目攻关最艰难的阶段,当时与该县同时实施导血育种项目的其他3个县市却相继失败,省项目办也失去了信心,停止了项目资金支持。加上当时牛价上扬,牛肉走俏,群众为了多卖钱,相继把项目组花费大量心血培育出来的一、二代犊牛杀掉,或外运他乡。祁兴磊和项目组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还是他的“牛脾气”起了关键作用,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孜孜以求,没有半途而废当逃兵。

    调查、测量是培育肉牛的基础性工作,对整个后期的杂交选育起着关键性作用。为获得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祁兴磊的足迹踏遍了全县20多个乡镇2000多个村庄的沟沟坎坎,行程10万公里以上,磨坏了30多双鞋,骑坏了13辆自行车,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包随身带的方便面。测量黄牛时遭受过多少次牛踢,他自己也记不清,身上一块块的伤疤也成了“永久”纪念。
 
    为使饲养户准确掌握各种生产技术,祁兴磊将自己的所学和经验传授给群众,帮助群众提高科学饲养水平。经祁兴磊和项目组的同志帮助过的养牛户有7000多户,发展肉牛新品种6万余头,其中核心母牛2.5万头。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今年1月8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专业分会在泌阳县召开夏南牛肉牛品种现场审定会,与会专家现场认真审定后,一致认定夏南牛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肉牛品种。5月15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又一致审定通过了夏南牛新品种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至6月15日公示结束,无任何机构和个人提出异议,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肉牛品种诞生。消息传来,省畜牧局领导说:“同期安排的肉牛育种项目大多中途夭折、相继失败,唯有泌阳县坚持下来,一代接着一代干,二十年未间断。它凝结了三代人40多位科研人员的心血!真是太不容易了!作为项目实施的主持人,祁兴磊同志就是众多科研人员的代表。祁兴磊同志为了夏南牛培育,走遍了项目区的村村户户,是真正的功臣!”国家农业部的专家和业界人士赞誉祁兴磊是“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之父”。

    如果再有二十年 继续为“牛”再奉献

    祁兴磊1987年结婚,当初接受项目时他是一个风华正茂、英姿飒爽的小青年,现在成功了,却变成了一个头发稀疏花白的“小老头”。
 
    但是,天道酬勤,二十多年来,祁兴磊取得的成果一串串。

    在二十多年里,他编写培训教材和科普材料20多种,印发7万多册;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和各种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学术论文36篇;公开出版发行畜牧科技书籍3本。同时,他利用各种形式先后主讲各类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培训系统内骨干500多人次,基层技术人员3400多人次,培训农民群众10万人次以上。

    鉴于祁兴磊的学术成就和造诣,他先后被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和中国西门塔耳牛育种委员会这两个只有专家、教授级人员才能加入的组织吸收为理事,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同时,他先后主持推广、应用黄牛冷配、秸秆加工调制、畜禽科学养殖等先进实用畜牧兽医技术21项;主持实施省、部级畜牧科研攻关项目13项,其中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累计创社会效益10亿元以上。祁兴磊先后28次受到市级以上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其中两次荣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称号,连续12年荣获“河南省畜禽改良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荣获“河南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称号。

    谈到以后,祁兴磊说:“假如再有二十年,我情愿继续为'牛'作奉献,为推动中国肉牛事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倾尽毕生精力和才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2008-03-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