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弦歌台两年前整修一新,心中很早就想去观瞻,苦于工作繁忙,一直未能遂愿。今日下午终得宽余,便与妻儿一道去拜访这位孔老夫子。
盛夏时分,白云悠悠,碧空如洗,我们一行三人徒步行走,不经意间到了弦歌台。弦歌台,是孔子走麦城的地方。陈蔡交兵,他来当说客,陈王不纳,反把他与弟子们困于南湖一孤岛上。圣人终归是圣人,七日粒米未进,却能靠弹琴鼓瑟度日。所以此台后人称作厄台、弦歌台,后又筑庙纪念,周围群众称圣人庙,如今的弦歌台今非昔比,作为“七台八景”之一,早改往日破旧模样,被列为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专线景点,名声在外。远远望去,一片碧瓦红墙,巍峨壮观。它的西面经过开发,挖了人工湖,睡莲点点,波撼气蒸,水面不时有鸥鹭戏水,水中鱼翔浅底,生机盎然。水中鲫鱼最多,这里有一个传说:弦歌台南面湖里古时就盛产鲫鱼,正当孔子等人绝粮七日饿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条几尺长的大鲫鱼自动跳上岸来让他们煮着吃,救了孔子师生的性命。从那以后,南湖鲫鱼后代个个都是金鳞闪闪,传说这是龙王所赐,因鲫鱼舍身救圣人。如果金鳞鲫鱼放到别的水里,不到半天就会失去金色。
为营造弦歌台古风,政府在西面湖水上投巨资修建了九曲渡贤桥,桥的结构集古今之大成,造型奇特,九典中间加一高拱,以便游人凭栏远眺。在桥上踽行观光,我心忽发奇想,到此游览的人经漫漫九曲桥方能登弦歌台入拜孔子,造桥者莫非用意在此,细究一番,造桥者用意是显而易见的。
过了九曲渡贤桥,贴湖边有一向北水泥小径,仅容一车通过,两边芳草夹道,青翠逼人。杨柳虽小,却已具依依风姿。小径尽头向东一拐,便到了弦歌台门前。弦歌台几近四面环水,台高出水面三米有余,像湖心小岛。遥想当年孔子厄于陈蔡,绝粮七日在此台弦歌不止,心中不由万千感慨。
弦歌台大门为古典小庑殿顶式建筑,门前石狮把门,威武雄壮。有三个小门供人通行,门上大书“弦歌台”古迹字,大概年代久远,看上去历尽沧桑。为保留原貌,修葺时对正门稍加整理。如今,碧瓦之上竟有野草傲风而立,倒是别有一番情致。
过了大门,步入前庭,是一处碑林,专门存放镌刻有古今捐资重修弦歌台的功德之士姓名的石碑。驻足观看,笔走龙蛇的书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引得后人扼腕嗟叹。二门为“戟门”,含仪仗之意,飞檐斗拱,均崭新奇特,极富观赏性。尤其门顶藻井,色彩斑斓,图案优美,充分体现了工匠们的不凡智慧,让人留连忘返。“戟门”后方为正殿,分东、中、西三殿,中殿修复一新,冠冕堂皇,巍峨生辉,集古建筑之精华。外廊用石柱支撑,檐下皆彩绘,眼花缭乱。大殿正对门是孔子坐像,高大逼真,正襟危坐。置身其中,仿佛聆听到了这位孔老夫子的教导。像侧是对联“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儒家的敬奉之至。另有楹联“夫子贤于尧舜远”“至诚可与天地参”。殿后墙西侧,镏金字书《孔子名言》和康熙帝手书《孔子赞》。东侧书《孔子三次游陈经历》,点出了孔子的杰出贡献和不朽业绩。大殿东西侧为“十哲”像,或老态龙钟,或仙风道骨,或年轻曼妙,或腼腆文静,各具情态。相传孔子弟子三千,圣哲七十二,“十哲”均学有所成,有典故流传于世,充分体现了儒学的非常感染力。整个大殿庄严肃穆,我和妻儿不住赞叹孔学的魅力,这时有香客在孔子像前燃起香烛,嘴中不住祷告,虔诚之至。礼毕,妻欣然问其原委,经攀谈知香客为郸城人氏,今年儿子要参加高考,听当地人传言,到弦歌台烧香许愿,求得孔圣人暗中庇护,定能金榜题名,这当然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更反映了弦歌台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听管理人员说,每年中考高考前期,来此膜拜的家长很多,对这种行为的有效性不敢苟同,不过来此的香客或多或少想沾一点儿文气灵气还是值得肯定的,就在这样的膜拜中孔子的威望到了极点,便成了圣,继而又成了神。
走出大殿,沿廊檐向东是陪殿,供有孔子讲学泥塑像,孔子手握文卷,诲人不倦,弟子们凝神屏气,潜心理解孔学的博大精深,其状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大成殿后是一处院落,这里曾经是响震陈州的弦歌书院,是中国古代三大教育基地之一,是河南最大的一座孔庙。这不由使我想起一首词:
《弦歌夜读》
古槐杏坛绿草柳枝长,
翠柏苍苍,
暮寒轻透燕泥香,
丝竹絮梁。
至圣困於陈地,
莆根借米充肠,
满庭依旧乐悠扬,
万世流芳。
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感慨良多。院中立有一尊孔子站像,是香港孔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捐资塑造的,估计造价不菲。由后院折向西陪殿,殿内供奉的是四位有史料记载的陈国孔子弟子,是孔子对淮陈的直接贡献。
伫立弦歌台,我思接万载,一方小小土台承载了多少人世间悲歌。孔圣人学富甲天下,可到了陈蔡却吃了不小的闭门羹,难道古陈之地是蛮荒之地吗?非也,有昊昊伏羲创始壮举为证。也许是当时的陈君顺应了历史潮流,也许是孔圣人不识时务。它似乎在昭示世人:不切合实际的学说在威权面前是多么的苍白。然而孔子的陈国被厄却又成就了孔子的儒家大成——中庸之道的辉煌,这不能不说是陈君的始料未及。总之,孔圣人实实在在地被困在了这里,给后人留下了评判不尽的话题,更给古陈淮阳遗下了一处扼腕怀古的圣迹。
封建时代的弦歌台着实风光过一阵子,一些高层人物不管出于何种居心,确实给足了孔圣人面子,孔子真的成了圣人。风云际会,弦歌台也惨遭兵祸磨难过。这里曾一度成为过两个对立阶级拼杀的战场,解放战争这里架起了共产党军队的大炮,目的是为了轰击国民党盘踞的南城门,而国民党军队的反击炮弹又不偏不依地落在了弦歌台上,弦歌台上价值连城的藏经阁瞬间灰飞烟灭,几间殿房面目全非。孔圣人亲眼目睹了这场你死我活的杀戮,在炮声中哀叹自己苦心经营的学说的弱不禁风。更惨的是到了“文化大革命”,小小弦歌台又成了各种思潮碰撞的大舞台,各类守旧分子统统在此参加学习班,孔圣人成了人人痛骂的孔老二,弦歌台成了活教材。孔子像上落满了鸟粪,孔子一脸惶惑不知发生了什么。除此还不算,弦歌台还成了反革命罪犯、强奸犯、盗窃犯、贪污犯的定点羁押地。与犯人居,言外之意孔仲尼是千古十恶不赦的罪人。
乌云遮不住太阳,风雨变换的弦歌台有幸,历尽苍桑的孔圣人有幸,欣逢盛世,国人重教,圣人归位,政府以办教育的气魄诉巨资整修弦歌台,一度蒙羞的弦歌台终见天日。更增添了弦歌台让人品咂不尽的魅力。
参观完整个弦歌台,已两个小时有余,收获可谓多多。离开弦歌台,已是夕阳西下,霞光撒在琉璃瓦上,熠熠生辉,金碧辉煌。周围的湖水也天光云影,分外多姿。又一次登上渡贤九曲桥大拱顶,回望弦歌台,晚霞中的弦歌台愈发古朴风雅,湖水波动,若楚楚灵气摇撼,勾魂摄魄般诱人,不由让我诗兴大发,仿古人《赞弦歌台诗》口占一绝:
湖光画影映弦歌,
渡贤九曲衔碧波。
莘莘学子朝圣地,
琴声千古思绪多。
(写于2002年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