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新闻资讯 >> 浏览周口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2013/11/25 10:03:11 点击数: 【字体: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谢安故里文化园大门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刻有“太”的古砖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谢安像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谢纯灵给记者介绍淝水之战历史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谢公祠碑亭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谢氏三公殿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谢缵墓

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由唐代流传下来的《谢氏族谱》

    说起周口太康谢堂村,很多人也许都会感到陌生;但提到“淝水之战”“草木皆兵”“旧时王谢堂前燕”等历史典故,稍有常识的人又都会颇为熟悉。而这些历史典故都绕不开一个人——谢安。谢堂村便是谢安的祖籍,谢安的曾祖父谢缵的居葬地,全球谢氏家族的发迹地。如今,谢安故里在谢堂村已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谢堂村也成为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并于今年荣获河南省特色旅游村的称号。

  11月10日,大河网记者冒雨驱车从太康县城出发,往南走15公里左右到达老冢镇,然后西行3公里后来到谢唐。一路走来,记者看到村里有医院、学校、文化大院等现代化的生活娱乐设施,宽敞的柏油路两旁是贴着白瓷砖的二层民居,道路两侧还挺立着在农村少见的路灯……总之,雨中的谢堂更显宁静、古朴、整洁和祥和。

  谢堂村——谢氏家族的发迹地

  太康县谢堂,古名陈郡阳夏,在东晋、南朝的200多年间,遍布京中高门、显职要冲,势力深植皇朝根基之中,上百位史上留名的谢氏人物便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在诸多谢氏历史名人中,最被人们广为熟知就要数谢安了。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出生于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要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公元383年,谢安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从这次战役中衍生出来的。

  谢安的先祖有史可籍者是其曾祖父谢缵。三国时,谢缵曾任魏国的典农中郎将,死后归葬于陈郡阳夏(今太康)谢堂村。他是陈郡阳夏的开基祖,也是全世界谢氏公认的有谱以来的谢氏一世祖。现在,其坟茔,碑碣均在太康县谢堂村,且保存完好。

  谢氏文化故里记录着谢氏先祖的辉煌历史

  走到村子西头,来到谢氏故里文化园门前,只见庄严肃穆的红色大门两旁各端坐着一头威武勇猛的石狮子分别守护着谢缵墓碑和谢斌墓碑。进了文化园的大门仿佛一下从现代文明的社会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时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白玉雕刻的谢安雕像坐北朝南地坐落在文化园中心。往北边走,其次是谢公祠碑亭,里面竖立着谢氏陵。然后是谢氏三公殿,其内供奉着谢安、谢石、谢玄的塑像,墙壁四周挂着介绍淝水之战的图片和文字。链接谢氏三公殿和谢缵墓的就是缵公桥了。整个文化园古色古香、草木繁茂,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谢氏三公殿,应该是四公殿才更准确,因为谢安的儿子谢琰也参加了淝水之战的指挥。战役胜利后,论淝水之功,封谢安为庐陵郡公,谢石为南康公,谢玄为康乐公,谢琰为望蔡公。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把谢琰给传丢了,就剩下三公了。”华夏谢氏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华谢氏简史编委会主任谢纯灵说。

  据谢纯灵介绍,由于天下谢氏都出自陈郡阳夏这一脉,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谢氏宗亲不远万里来到谢堂或寻根问祖或旅游观光,还有些宗亲捐资以保护谢氏文化、古墓与古建筑,如今的谢安像就是一名在外经商的宗亲捐赠的。

  此外,谢安故里原有的古建筑很多,相传号称太傅府的99座楼、祠堂等,由于年代久远早已颓圮不存,但楼基遗址还在,浇花井、饮马井等有着古老传说的景物仍保存完好。在太傅府99座楼遗址处发现很多刻有“太”字或“傅”字的古砖。由唐代传下来的被称为谢氏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谢氏族谱》至今保存完好。村里现在还保留着祖先精心规划好的两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和八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其中,两条大街分别叫太傅路和肇基路,八条小胡同的名字连在一起为“六朝望族、名门世家、东山再起、宝树繁昌”,充满了谢氏家族特有的文化意蕴。

  池塘、道路、果园成就了今天谢堂的富强

  走出谢安故里文化园,雨渐停,有几个中年妇女坐在一户人家的过道里边聊天边择菜,上去搭讪。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几个妇女便叽叽喳喳地向记者说起本村近些年来经济文化地发展、自家生活的改善以及自己作为谢安后代的自豪感。

  “以前谢堂是出了名的落后村,穷得很。前几年村里修了柏油路、招商引资建了果园、挖了池塘,老百姓手里有了钱,日子才好过点。现在谢堂是特色旅游村了,还时不时地有人来这旅游。我身为谢安后人的媳妇,我很骄傲。”说话的女人叫王振英,是谢堂的媳妇,今年47岁,嫁过来已经28年了。

  据村支书谢存继介绍,现在谢堂有2000多口人,除了本村的媳妇外,都姓谢没有乱姓。以前村里穷,为了生计,年轻男人都跑出去打工,老弱妇孺则留在家里。可是,近十几年随着村里先后进行了挖池塘、修道路、建果园等一系列利民便民活动,部分村里人看到了“钱途”就纷纷回来搞农业生产。现在,村里很多家都盖了楼房,走向了奔小康的道路。

  据了解,没有改革前的谢堂村又乱又穷,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落后村。1998年,该村在村支书谢存继的领导下,走上了“谢氏文化引路,农业调整铺路,招商引资起步,工业商贸致富”的发展道路。

  由于该村地势北高南洼,村南头有个面积达数十亩的废坑塘,不能耕作。于是,他们就挖坑塘养鱼,并把挖出的土垫了村里的宅基地。现在村里已有了一个45亩的大池塘,全部由村民承包。塘中养鱼,塘边种树,给村里带了不少的经济收益。

  以前,村里落后,道路也都泥泞不堪。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2000年,谢堂村几经周折后,终于把所有的道路都修成了柏油路。这样,村民们结束多年来无“路”可走的状态,也为本村的招商引资铺好了路。

  2000年以前,谢堂行政村所辖的3个自然村周边有600多亩的废闲地。由于长年闲置,缺乏规划管理,杂草丛生,收的粮食还没有撒的种子多,没有经济效益。后来,村里人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决定把这块地开发成果园。随后,村干部就到河南省农科院,买来荷兰李、日本甜柿、公斤石榴等优质果苗,分到各户村民家里。现在,果树已然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谢堂村,经过千余年的历史沉淀,见证了无数次的历史变迁,正用自己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尤其是谢氏宗亲,前往观光、祭拜。而住在谢堂村的人们正在用谢氏先祖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以及他们自己的智慧,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苗海波)(原标题:走访传统村落太康谢堂村 贤相名士难觅王谢堂前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华网(2013-11-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