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宋河镇民间制作的布艺虎头鞋、虎头帽
白解放
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故里,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很多,特色鲜明。近年来,鹿邑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收集、挖掘、整理民间文艺、游艺与杂技、民间工艺等项目,用市场的手段来发展,用产业的路子来传承,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技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精心培养注重传承
鹿邑县委、县政府将对非遗的科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在做好民间工艺、技艺等普查基础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机制,使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技艺得到保护传承。
为加强组织领导,鹿邑成立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制定下发《鹿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同时建立民间工匠艺人等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补助资金,加大非遗保护工作的保障力度。
在推进非遗文化传承人保护和培养工作中,鹿邑县通过完善非遗传承人入口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工作机制,使非遗传承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非遗保护中,开展免费带徒、传授技艺,扩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影响力,为各非遗项目传承后继有人提供有力保证。鹿邑县观堂镇开展的剪纸技艺进校园活动,受到了师生的好评。此外,通过对民间文艺的挖掘、集中培训,鹿邑县组织民间艺术团参加2015年庆澳门回归城区幻彩大巡游活动,向世界展示鹿邑特色民俗文化遗产,受到关注。
鹿邑县对民间工艺、技艺实行“鹿邑手工”认证,成立民间手工工艺制作认证委员会,对照标准达到认证要求,颁发“鹿邑手工”标识,提高了广大手工工艺制作者的积极性。
公司化运作拓宽路子
鹿邑县非遗项目传承发展采用公司化和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有力地推进了非遗项目的产业化。
宋河镇定期组织虎头鞋、虎头帽培训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展览展示,开发包装,通过展会、网店销售,采取公司化运营,基地骨干带动,民间艺人参与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销售到开封、桂林、杭州、北京等地,年销售产品超过1万套,效益达60余万元,广大民间艺人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实现自养,正逐步走向富裕之路;观堂镇依托非遗项目“观堂剪纸”“观堂黑陶”成立五色河文化传媒公司,通过一些媒体包装向外推介,打造宣传平台,提升剪纸艺术的知晓率和知名度,扩大经济效益;鹿邑县天地人笔业有限公司以老子文化主题,研制生产的高中低档玄妙虚极系列、大道至简系列书画套笔,有160多个品种和规格,年产学生毛笔800万支,行销全国各地,使毛笔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提升了散卓毛笔制作工艺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项目的传承发展;传统非遗项目“武氏笙”第三代传承人武文英掌握了14簧木、竹、铜制方笙的加工制作技术,他的纯手工制作产品,供不应求,他还通过对广大村民传授制作工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受到好评。
特色品牌成为亮点
为更好地促进鹿邑县民间演艺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鹿邑县还通过组团方式扩大知晓率和影响力,提高项目传承保护的效果,将散落民间的传统艺人组织起来,组成“百姓书场”演出团体。
该团体既使豫东琴书、豫东大鼓、豫东坠子等濒临失传的传统表演形式得以保护、传承,又通过参与一些民间商业演出获得收益,基本实现自养,作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特色文化惠民活动,曾荣获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群星奖”,2013年国家文化部“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任集乡民间艺人邹金榜表演的豫东大鼓,不仅使这一表演形式得到弘扬,创作编排的《焦裕禄精神代代传》成为河南省唯一进入全国群星奖决赛的项目。
此外,在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的同时,鹿邑县注重特色乡村的打造,注重区域特色品牌的培育,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县先后出现了宋河镇卢阁村“虎头鞋、虎头帽”制作专业村、观堂镇陈方营花轿经营专业村、涡北镇孙营草编专业村、太清宫镇太清老子民俗传承专业村、玄武镇民俗表演专业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成为当地特色文化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