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周口

理勤功:鱼跃梅香满京华(2)

2013/12/3 10:00:58 点击数: 【字体:

  先是正在读高中时,被县里抽调到许昌专区(当时西华归属许昌专区)搞三面红旗展,没想到一去就是半年多,回来也无法继续学业了,就被安排到了人民公社。虽然错过了大学考试,但理勤功不死心,坚持复习,准备来年的考试,第二年考上了西安美院,但通知书被公社领导“好心”地压了起来。等理勤功知道情况时,黄花菜都凉了。有关领导好心地告诉他:“你上大学不还得参加工作?你现在直接参加工作了多好!再说了,公社可是把你当团干部、当苗子培养的。”

  理勤功对有关领导的“好心”哭笑不得。

  这里有一件事要特别提一提。早在1957年,理勤功先生的国画作品在河南省《群众艺术》杂志发表。此后,《中国少年报》、《农民报》相继发表了他的作品。因此,1958年,他被批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而当时全河南省仅28人。无怪乎省美协的领导见到他后很是诧异,没想到他只是一位19岁的小伙子。此后,直到距省美协会员被批准将近50年后,2007年,理勤功先生迈入了中国美术名誉殿堂,被批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事业上的拐点——画鲇鱼

  理勤功先生美术事业上的拐点出现在1987年,那一年他48岁。

  此前,在西华、周口乃至河南,都知道理先生的鲇鱼画得出神入化,别具风采。很多人以能收藏他的一幅鲇鱼图而引以为豪。

  说起来理先生画鲇鱼,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1981年的一个早晨,理先生到市场上去买菜。看到有3条鲇鱼在水盆里游动翻跳,把水搅动得四处乱溅。他被吸引住了,蹲下来左看右看,他有时拍拍盆边,有时用手去搅动盆里的水,像是在和久别的老朋友互致问候。等他把3条鲇鱼掂回家时,买菜的事儿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其实在与这3条鲇鱼见面之前,他细心认真地临过八大山人、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的作品。正如前辈大师们所点拨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悟到了。无论是从事哪一门艺术,在继承前辈大师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所创新发展;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比如你画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抑或郑板桥的竹,你画得几可乱真,别人也只是评价“很像”,但是作品中没有你自己。对着盆中的3条鲇鱼,理勤功决心走出自己的路子,画出自己的风格。

  天道酬勤,画鲇鱼已经入迷的理勤功得到一条消息:中牟县一渔场引进了埃及胡子鲇,俗称“八胡鲇鱼”。他马上到河南省美协开了证明信,专程到渔场访鱼去了。从早到晚,通过观察,理勤功进一步掌握了鲇鱼的生活习性以及动态变化。活生生的鲇鱼戏水图烂熟于胸。

  成熟的东西,定型的东西,尤其是已经赢得荣誉的东西,再改动是困难的。然而,理勤功想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是,年近半百的他,1987年来到了北京。

  那年,本来是要来北京看儿子的,可是一个画展和一个消息却让他格外兴奋。

  画展:《王个簃作品捐赠展》。

  理勤功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启蒙恩师张纯熙先生,张先生是王个簃大师的学生,而王个簃先生曾任上海中国国画院院长,是名闻海内外的绘画大师。

  常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面对大师的作品,理勤功看得如痴如醉,真是心摹手追,恨不得把每一个线条,每一处墨色变化和画面的呼应、留白、用印都印到心里去。

  理勤功想到了一个道理:艺无止境、学无止境。自己需要深造,需要提高。也许是命运之神的垂青,机会来了。

  消息:中国国家画院要招研修生,6月份要举行考试,每年3000元的费用,一次交清。这次中国国家画院的研修生招录,相对来讲是非常严格的。一是因为当时健在的一些国家级大师年事已高,从传承有序的角度上讲,需要培养接班人。二是拨乱反正带来的盛世和谐引发了艺术品市场的升温。三是中国的传统艺术需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时代呼唤大师、呼唤传世之作。

  每人要交两幅作品,由众多大师去评判。再者,为了杜绝滥竽充数者,现场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画两幅画。

  过五关斩六将,在激烈的竞争中,理勤功先生脱颖而出。他被录取了!

  当时中国国家画院的导师都是中国画坛的领袖人物,是开山立派的宗师、巨匠。他们是李可染、何海霞、刘勃舒、叶浅予、崔子范等。到画院以后,采取的是自由听课的方法。理勤功先生真的是如饥似渴,从这位老师的课下来,马上去赶另一位老师的课,白天忙着听课,整理笔记,画画就放到了晚上。记者问他一年中画了多少,他告诉记者:画了几千张!

  理勤功先生最终成了国画大师崔子范的入室弟子。对于画鲇鱼,崔子范有一番很精辟的论述:

  “我们的作品是让人们欣赏的,都要画得很美,不美的东西也要画出美意来。猪八戒并不美,但群众喜闻乐见。画鲇鱼也是这样,鲇鱼看起来并不美,有人说它很丑,但经过画家的艺术加工,得到了‘丑中之美’。要画出‘丑中之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丑到美要有一个转化过程,也是艺术伤口升华的过程,又是艺术家本人艺术修养提高的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生活到艺术逐渐升华的过程。”

  名师指点 获益匪浅

  崔子范的教诲让理勤功获益匪浅。比如崔子范当面评价指教理勤功的一幅《双鹅图》时,提出了一个笔简意宏的问题——古人云:“画不难为繁,难于用简,简之力更大于繁,非以景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却不如寸铁杀人者也。”艺术作品不应当模仿自然,要超越自然。用最简练的笔墨表现出生动的形象,是中国意笔画的主要特点之一。

  通过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学习,理勤功对绘画理论尤其是写意花鸟有了认识上质的飞跃。中国画追求“三美”,即自然美、笔墨美、艺术美。在继承的基础上,更要注意:中画和西画的结合,水墨和色彩的结合,传统与时代的结合……

  2000年,办了退休手续的理勤功决定来北京发展,他关心家乡,情倾教育,自己捐了100幅作品给希望工程。

  来京之后,他到各地举办画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美术馆等展览、收藏。

  理勤功2000年获“中国百杰画家”荣誉称号,2004年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怡达杯”全国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金奖,2005年被授予“慈善之星”,2011年被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出版有《崔子范谈艺录》以及《理勤功画集》、《美术家理勤功》等多部画集,其作品和简历更被载入《中国当代国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名家大师画典》等书。

  对家乡情真意切

  谈到家乡,理勤功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理勤功每年都要在周口待几个月,每年除夕中国美协的团拜会他都会辞去,因为他要在家陪老母亲。他的老母亲今年已经96岁了,他坚持给老母亲洗脸、梳头,陪老母亲聊天。他说,这是一种幸福。

  谈到近年来他画风的转变,尤其是他的梅花,他很满意地告诉记者,他和中国音协主席徐沛东、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合作一大幅梅花的趣事。其实在成功的背后,其艰辛很少有人知道。他画梅花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赴上海、苏州甚至台湾梅园各地的写生研究。

  艺无止境啊!对画家,亦是对画家的梅花,记者忍不住咏到:

  铁干虬枝老亦香,雪下霜冻志昂扬。

  莫言怒放百花后,谁敢凌冬舞月光!□特派记者  张保安  陈晓伟【原标题:理勤功:鱼跃梅香满京华】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周口晚报 2012年8月30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鲁光:理勤功先生常绘梅骨 人自精神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