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周口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周口

谈谈“泥泥狗”

2013/4/10 16:29:08 点击数: 【字体:


    文/吴建勋

    每年阴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在故乡淮阳太昊陵古庙会上,随处可见泥塑玩具——“泥泥狗”的叫卖声;随处可见筐筐篮篮,黑底色花色彩的“泥泥狗”的销售摊点。“泥 泥狗”被誉为古代图腾“活化石”,它着色古朴,造型奇特,浸润着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体现我国古老的民族习俗,也是四方游客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泥泥狗”名字的由来,是与我们的祖先太昊伏羲氏息息相关。《君治》里说:“伏伏羲“豢 养牺牲,伏牛乘马。”可见,太昊伏羲氏开创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畜牧 业的先河。在那个时代,狗可能早被驯养,为人报警守户,帮人放牧牛羊。当时的先民认为:狗是天帝派到人间守护万物生灵的圣物,是人和畜的保护神。这种观念,反映在先民的文化习俗里,就是对狗的崇拜,并形成以狗为图腾的部落文化。后来,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中,“狗图腾”的部落文化汇入龙图腾的氏族集团。但“泥泥狗”作为图腾的崇拜物,却一代一代流传至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又一有力佐证吧。

    太昊陵庙会上的“泥泥狗”,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应有尽有:如两头狗、双头燕、独角羊、双头马、小泥鳖、歪嘴斑鸠、猴头燕、多角兽、草帽老虎等等。

    这“泥泥狗“的造型,古朴而夸张,以黑颜色为底色,以其他颜色为衬色,线条流畅,显示粗犷而简约的风格。许多“泥泥狗”的题材竟和古代文化经典《山海 经》里的记载相一致,如五彩鸟、人面猴、双头凤、九头兽等等。这显然保留了远古图腾崇拜物的种种痕迹,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代先民文化的精华。

    春风和暖、柳芽嫩绿的二月,是中原农村赶庙会的季节。二月的农事,还不太繁忙;二月的大地,万象更新。在这个季节,赶庙会的人们寄托对丰收的祝愿,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赶会归来的人,按乡间习俗,称之为“老斋公”。在乡路上,在村头上,故乡有拦截“老斋公”的习俗。孩子们常常围着素不相识的“老斋公”,又蹦又跳唱着春天的歌谣:“老斋公呀你别走,给俺花馍泥泥狗。”被拦的中年人或老年人,都是慈眉善目,笑容满面,围着他的孩子们又张着手齐声唱到:“老斋公呀你别笑,不给泥泥狗你走不掉呀。”被称为“老斋公”的中老年汉子常常把在庙会上新买的大把大把的“泥泥狗”,撒向欢笑的孩子。撒向春意盎然的村庄,撒向春天的大地……

    “泥泥狗”大都是有孔的,可吹,音圆润,声悠扬。当年戴红领巾的我们,在春天的旷野,一起吹奏“泥泥狗”,该是令人难忘的一景吧。【原标题:谈谈“泥泥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副刊 2011年02月20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民俗玩具泥泥狗 演绎伏羲时代习俗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