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福台,河南新乡人,江门市唐人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商会副会长,江门市河南商会会长。
张会长出身飞行员,曾如鹰击长空,翱翔于辽阔的蓝天。当他步入实业领域,基层磨砺,高层锻造,体味了奋斗历程的酸甜苦辣,但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厚积而薄发,在他以无比睿智的眼光投身商海之时,一如当年的凌云壮志,决心去成就一番事业,并为此矢志不渝。唐人张,中国乃至世界玻璃镀膜技术的领先者,正是他精心培育、倾力打造的大手笔。
张会长为人处世,处处彰显出豁达和不凡的气度,对待生意伙伴,他以诚相待;对待员工,他平等视之;对待老乡,他无私帮助;对待商会,他更是呵护备至,在江门,在广东的河南人圈里,张会长赢得了一连串的好口碑。
千锤百炼 求索前行
张福台出生在黄河北岸的延津县,是家乡的黄河水滋养了他强健的体质,也培养了他豪放爽朗的性格。曾几何时,在家乡读书的张福台,站在空旷的黄河岸边,遥望滔滔东去的黄河水,总是浮现出无限的遐思,幻想着外面的世界。
1978年,17岁的张福台特招入伍,成了一名飞行学员,先后在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和第六航空学校服役学习。其间,张福台曾无数次驾驶着战鹰,飞翔在祖国的蓝天,张福台说,那时每当穿越云层,就让人顿生一种凌云之志。
上世纪80年代初,张福台因高血压停飞,转业回乡工作,此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正洗礼着每一个中国人。张福台先被安排到延津县交通局,不久又被调到国营755厂,先后担任生产计划科科长、生产调度和生产经营部部长,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后,他被升任为755厂下属的新乡市利达电器公司总经理。
张福台说,“无论在哪个岗位,我工作都很卖力,那时年轻,加上在部队里练就了一副好身体,所以经常加班加点,从来不感觉到累。在工作之余,还要加强业务学习,钻研技术。”的确,他的话正是那个改革时代,年轻人一心向上的真实写照:为了青春无悔,为了新的生活,渴求新知,奋发进取。
这一干,张福台就干了20年!20年里,张福台从基层做起,孜孜以求,一步步向着自己的事业高点迈进,而荣誉也纷至沓来:从1985年到1988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新乡市新长征突击手”;1988年同时被评为“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1997年,他被选为新乡市红旗区第六届政协委员、工商联常务委员,等等,这一系列的荣誉是张福台砥砺前行的最好见证。
2003年,张福台升任新乡市天润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5年,他又调任江阴市长乐集团副总经理。回忆起这些,张福台表示,“那都是勤奋换来的。我当时无论到哪里都很勤奋,都比别人能吃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常言说,经历千锤百炼,方能成钢,所以无论岗低高低,我都把勤奋放在第一位。”正是靠着这份勤奋,张福台不断提升和充实着自我,并在此后的创业中游刃有余。
任副总两年后,已完成“知识积累”的张福台决定带着满腹的“经纶”,去创立自己的事业。2006年,他来到江门,在此安营扎寨,考察市场,于第二年正式成立了唐人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自此,张福台的事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从新乡到江门,从黄河之畔到南海之滨,张福台跨越时空的长距离,为自己的理想架起了一座桥,一座从北到南、再通向世界的桥梁。
唐人之张 世界首创
关于名称“唐人张”,张福台颇费了一番心思。他说,当时想了很多名字,但感觉缺乏内涵,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到江门是著名的侨乡,而在中国之外华人聚集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唐人”之称是华人走遍世界的意思,借此寓意,“唐人张”即代表“一位张姓华人的产品走向了世界”,寄托着身为华人和华人公司的自豪感。这正是张福台所执着追求的,他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业。
“唐人张”主要从事玻璃镀膜,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灯饰、工艺品、酒具、装饰材料等,张福台介绍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就是看好镀膜技术的发展前景。当年在“灯饰之都”的中山古镇,众多灯饰企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仍采用水镀,这种旧的技术污染大,不够环保,不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而真空镀膜是一种新型技术,节能环保,也是国家“863”推广项目,市场空间广阔。
“为了占领高端,我当时提出要自主研发,要有自己的发明专利,不跟别人的技术跑,不向别人模仿,”张福台说,“我们组织专门的研发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终于研发出‘灯饰玻璃水晶镀膜技术’,此项技术是世界首创,国际第一,很快获得了美国加州65、FDA等各项认证。”而市场的反应更是超出张福台的想象,“水晶镀膜技术”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国际灯饰行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地客户纷纷前来考察、订货,德国SPRIT、美国铜灯以及国内的金达、开元、华艺、豪利达等大型灯饰企业相继成为“唐人张”的忠实客户。
如果说技术领先是“唐人张”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张福台的经营理念则是其成功的关键,张福台说,他有三条经营“哲学”:一是质量第一,没有过硬的质量,再好的技术也是浪费,占领市场就是空谈;二是价位决胜,在相同产品或技术条件下,适当的价位将最终赢得客户;三是社会资源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使客户开发事半功倍。这三条“生意经”是张福台的经营之道,也是他创业经验的结晶。
公司成立6年来,张福台带领着“唐人张”在一次次的市场危机中化险为夷,特别是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唐人张”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顺利度过了危机,生产和经营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对此,张福台深有感触,“当时能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其实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公司员工和生意伙伴的大力支持。”
张福台曾说,客户犹如企业发展的“衣食父母”,一定要重视他们,对待他们要以诚相待。在“唐人张”,张福台从来不避讳客户进入到研发中心,“参观”他的核心技术,他的坦诚和自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在内部管理上,张福台一直倡导用“人性化”去凝聚人心,他从不把员工当外人,并乐于帮助他们。某次一名员工向张福台借钱,他话不多讲,就把钱借给了员工,结果员工离职后未还借款,他却说“人家不还,肯定有困难”,然后一笑了之。
情系豫粤 何曾两乡
河南是张福台的生养之地,那里有他的兄弟姐妹、亲戚乡邻;广东是张福台的创业成就之地,这里有他的妻子朋友、生意伙伴,无论是河南还是广东都是张福台的深情寄托之地,黄河与珠江,两地的母亲河,共同哺育了他这个故乡骄子、他乡游子。
南来江门已7年之久的张福台从来没有忘记中原故土,事业有成之后,他时刻记挂着回乡投资,造福家乡人民。张福台说自己有一大愿望,就是想在家乡投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利用河南丰富的面粉资源,对面粉进行深加工,将来条件成熟之后,再去开发其他农产品,把工厂做成像三元、双汇等之类的食品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家乡面粉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家乡人民就业。张福台已多次深入家乡各地,考察选址,洽谈投资项目。
在江门,张福台同样在大展手脚,逐步加大投资。他表示,“唐人张”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外延生产链条,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全力进军灯饰产业,开发节能环保型的灯具产品。与此同时,他今年还将和一家台湾企业合作,投资数百万元,在台山成立一家高科技农业企业,开发有机土壤改良剂。
江门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达400多万,在其海侨镇有一家华侨农场,居住着来自13个国家的归侨,而在“侨乡”创业、立业的张福台,也想为华侨同胞做点事,为此,他与有关方面合作,免费探测华侨农场的温泉,开发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造福当地华侨。据估计,探测费用将超百万。
无私创会 团结共荣
去年12月31日,江门市河南商会隆重举行成立庆典,张福台作为首任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是他几个月来辛勤付出的成果。为了分会的成立,他先后出资总计20余万;为了分会能顺利注册,他多次往返于广州与江门,与省商会沟通,所以他深知创立分会的不易。他表示,干好商会的事,其实并不容易,商会不同于企业,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如果意见不统一,就很难办成事。商会既然成立了,大家就要一起努力,把它办好,不能给商会、给河南人丢脸。
自江门分会创立伊始,张福台就定下了“团结、奉献、诚信、共荣”的“八字方针”。他解释说,团结是商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团结商会就是一盘散沙,就会失去向心力和前进的动力;奉献是商会发展的关键,每个会员都要为商会尽一份力,发一份光,不能总想从商会索取,商会是会员的家,要靠大家共同维护,不能为一己之私;诚信是商会发展的立足点,做任何事都要讲求信用,企业也好,商会也好,要发展就必须立足诚信,否则,将无立锥之地;共荣是商会发展的成果,即所有会员共享商会所带来的各类资源,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正是在张福台这“八字方针”的指引下,江门分会在成立的3个多月里,一直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年1月,在江门发生了一起河南籍打工妹被害的事件,由于被害人家属的情绪非常激动,险些酿成治安事件,张福台及江门分会了解情况后,及时协调,最终平息了该事件,张福台及分会会员还为被害人家属进行了募捐(详见本报第15期A4版“南粤豫商记”)。江门分会的这一做法受到江门市政府有关领导的称赞,当地媒体对江门市河南商会做了大量报道,并成为当地解决类似事件的一个成功案例。
张福台说,“这就是商会的力量,如果没有商会,我们就很难组织起来。江门相关部门重视我们,与我们及时沟通,看重的也是商会这个平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商会建设好,并利用好这一平台,为江门的河南乡亲和企业家服务,为江门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文/张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