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新闻资讯 >> 浏览新乡

【传统民间舞蹈聚焦】一年只看这一次

2015/3/24 17:29:55 点击数: 【字体:

    一年只看这一次

    正月即将过完,卫辉市李源屯村人心中的欢乐渐渐远去。

    这样的记忆令人亢奋:正月十八庙会日,浩浩荡荡的背装表演队从巷口走来,身着戏服的小孩在上边摇摆,身下是身怀绝技、五六十岁的老艺人。表演的节目是长盛不衰的《刘海砍柴》、《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动作优雅而奇险。伴随着震地的击鼓拍铙声,表演队所到之处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

    背装表演起始于明代。在2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其内容加入了许多民间传说、奇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以独特的魅力集中展示了当地百姓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成为村民们代代相传的娱乐活动。

    放眼中原大地,这些身披历史尘埃、凝聚百姓感情的民间舞蹈还有很多,例如孟州的火龙舞、汤阴的跑帷子、确山的打铁花……

    遗憾的是,对当地村民来说,一般一年只能看一次。

    成本高、市场窄造成保护难

    民间舞蹈表演机会少的两大原因是成本高、市场窄。

    李源屯村村委会主任李梅庆介绍说:“我们村背装表演队的演员和服务者加起来有上百人,其中将近一半在外地打工,平时根本组织不起来。再者,从置办行头、响器到吃饭、吸烟和其他消耗,演一场需要五六千元,全部是会首和村里有头脸的人动员村民凑起来的。”

    保持传统风俗的村庄往往村集体经济薄弱。由于人力、财力成本高,李源屯村的背装5年来只演了两次。

    这些项目能不能进行商业性演出?“和火龙舞、跑帷子等其他地方舞蹈一样,这些节目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当代审美有一定距离,很难让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喜欢。同时,其演出队伍庞大,吃住行和报酬让商家难以应付,所以基本没人请他们去。”做过调研的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范立方说。

    没有营生,加上老艺人们逐渐衰亡,这些民间舞蹈正在告别历史舞台。

    起码要进行抢救性保存

    近年来,传统民间舞蹈陆续入选和被纳入各级非遗保护范围。但除了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外,众多的市县级非遗项目依然缺乏同级政府的资金扶持。

    卫辉市文化馆馆长兼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沙正杰说:“从2014年初开始实施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求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非遗保护、保存资金。如果地方财政困难,目前拿出一少部分钱,借助录音、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予以保存,是起码的必要的抢救。”

    让外界知道它、喜欢它也能洞开一片阳光。今年春节期间,确山打铁花表演队兵分两路北上南下进行商业性演出,忙得不亦乐乎。领队人高殿智说:“河北省张北县一个景区从媒体上看到打铁花的报道,辗转找到了我们。由于打铁花表演惊险奇绝,很多游客主要是去看我们的节目。去年在那里演了100天,队员们的收入平均每月上万元。”

    “守住保护底线、拓展对外舞台,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提升紧迫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刘春晓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