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走进 >> 浏览相关信息

渑池历史沿革

2013/9/18 15:06:42 点击数: 【字体: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0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4年春,日军侵占豫西后,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渡黄河,在渑池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秦时置县,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1925年,渑池县始有中共党组织的活动,渑池曾建过八路军兵站、办过豫西公学,发生过上官子平叛乱(“豫西事变”主体)和马跑泉事变,县城先后经历3次解放,许多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境内留下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至2000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其中,属国家级的1处:仰韶村文化遗址;省级6处:寺沟遗址、鹿寺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陈村桥序碑、八路军兵站;市级5处:秦赵会盟台、刘氏族系碑、黄河水位碑、郑窑遗址、丈八石佛寺;其余为县级。渑池县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韶山、云门寺、大寨沟、瓦庙沟、中关汉柏、白浪索道桥、槐朳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风情园等等。革命遗址除八路军渑池兵站外,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豫西公学遗址、“小孤山战斗”纪念地、“马跑泉事变”纪念地等,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为开辟南村黄河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河南省大黄河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渑池县委、县政府还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2000年底已完成南村码头建设和仰韶文化遗址花园式改造工程。
    
    古老的渑池,吸引了古今中外的众多文人墨客,古代的王通、杜甫、骆宾王、王安石、司马光、韦应物、欧阳修、苏轼、苏辙等,近代名人章士钊、吴伯箫、姚雪垠等,都曾在渑池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篇。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胡耀邦等,都曾亲临这片热土。1938年,刘少奇在渑池八路军兵站居住近两个月,在渑池主持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并在此起草和第一次宣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渑池籍历史上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宋代有抗金民族英雄张玘;明朝大理学家曹端、张信民等;当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张汝光将军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渑池县档案信息网(2012-12-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