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老城区闲游,我不知不觉来到了钟楼前。站在钟楼下抬头仰望,青灰色的石砖层层累积,气势磅礴,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威严气息。四个拱形的大门像四个高大威猛的兵士,守住了钟楼的四个方向。
虽然眼前这座钟楼重建于1988年,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于钟楼的无限想象。作为一个安阳人,再多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表达我对钟楼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的热爱。
平日里,钟楼很少对外开放,只是在重大节日期间才会开放,今天算是幸运,赶上了这个好时刻,于是登上了期许已久的钟楼。通往楼上的阶梯很窄,仅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而已。拾级而上,一种很神奇的感觉袭上心头,我们的祖先真是智慧,这样的构造恰到好处:只要派人守住通往楼上的出口,除非守卫者放行,否则很难有人能够顺利登上钟楼吧!据说在明代钟楼不仅仅处于交通要道上,而且处于彰德府最高点,战略位置可见一斑。我似乎看见在那个年代,站在钟楼上守卫着我们家园的兵士,他那深邃的目光向四周望去,洞悉着周围的一切,以他的尽心尽责换取彰德百姓无忧无虑的平和生活。眼前的北大街商店林立,过往的人群熙熙攘攘,这难道不正是他们恩泽庇佑的结果吗?
登上了钟楼,走到大殿门前,一口钟便映入眼帘。大殿里有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奶奶,他们看我迈了进来只是微微抬了下头,旋即又继续着他们手中的活儿……我特别想知道这口钟是用来干什么的,然而看见埋头的两位老人,我终究没有开口。这口钟悬于大梁上,一种让人崇敬的威严感扑面而来。或许在古代,它是用来提醒人们时间的?或许它是用来传递敌情警讯的?又或者,它仅仅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祷告平安的?我知道,这口钟一旦响起,或者一场战乱即将来临,或者仅仅是平淡的一个时刻悄然而过,但无论如何,只要有这口钟在,那么彰德百姓们心中必然有了份踏实感,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就有了一个心理准备,这远远好于对未来一无所知所带给人们的恐惧。
钟楼上有很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坐在石岩上驻足休息,他们嬉笑着,或者看着周围喧闹的大街。我知道,此刻他们定然有种放松的安然感,当时的彰德百姓们在钟楼的庇护下也和眼前这群年轻人拥有同样的心态吧!楼上的游客来了一波又一波,大街上的人群换了一批又一批,钟楼却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注视着一切。
感谢钟楼,感谢建造钟楼的先人们,今天的北大街,今天的安阳,在忙碌中演绎着富足,这一定是先人们恩泽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