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开发朱载堉文化资源

2015/8/25 15:14:44 点击数: 【字体:


    朱载堉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是沁阳的名片。朱载堉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是我们沁阳独有的宝贵财富。如何将这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求,促进沁阳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想谈点粗浅的意见。

    一、要保护好朱载堉故居旧址

    朱载堉故居旧址位于沁阳市区北门大街与怀府路丁字路口东北角部分,相当于原人民广场也就是现在的世纪广场及其周围。明朝时,这里是分封在怀庆府的郑藩王府。朱载堉1536年出生在郑藩王府。他是郑藩王府第五位亲王——郑恭王的长子,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孙。他10岁被册封为郑世子,是郑藩亲王的合法继承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父王去世后,他却七次向皇帝上疏,将王位让给了他人。他虽然曾两次搬出过王府,晚年又隐居在九峰山下,但他在王府居住时间长达四十多年,他的多项科研成果特别是创建十二等程律(即十二平均律,2011年8月戴念祖先生来沁阳时说,叫十二等程律更准确),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在这里撰写了鸿篇巨制《乐律全书》,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十二等程律定律器——律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件建立在十二等程律理论基础上的弦乐器——弦准。全世界以十二等程律调律的音乐首先是在这里奏响,对全世界的科学和艺术界来说,这里永远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地方。当然,也是沁阳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我们说朱载堉故居旧址在现在的时代广场的位置,不是随意编造,也不是仅凭民间流传,而是以文献记载为依据。《河内县志》和《明一统志》就明确记载着郑王府的位置和建造时间,书中记载:“郑王府在府治东,建于正统九年(1444年)”。府治即府衙,就是说郑王府在怀庆府衙的东边。明朝时的怀庆府衙旧址在现在沁阳市电影院、百货楼、人民医院的位置,府衙的大门正对着府前街,原有建筑早已被毁,现仅存石碑一通。它的东边隔条北门大街便是现在的天鹅商厦和时代广场。也就是说当年的郑王府在现在时代广场及其周围的位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纂修《河内县志》的王所用还曾在郑王府供职,是朱载堉的好朋友和助手。因此,他写的郑王府的位置应该是准确的。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编纂的《河内县志》不仅有文字记载,还在“城池图”上,在现在广场那个位置标注着“郑府基”三个字,标明此处是郑王府旧址的基础。因为到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王府早已被毁,只留下旧址的基础,故而标注“郑府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编纂的《河内县志》“城池图”上,在现在广场的位置标注着“废郑府,今作营房”的文字。说明在清康熙年间郑王府旧址已改建成军队的营房。清朝河内人范照藜(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在他写的《勾漏山房诗》第196首诗的注释中写道:“营房,故明郑藩宫址也。兵火后,拆毁一空,大半成瓦砾场矣。”除以上文献记载外,现在可以作为当年郑王府见证的就是广场南边一条叫作“老府门”的南北街。就是因为它当年正对着郑王府的正门所以叫老府门街。至今仍叫此名,沁阳人叫老府 □(门内一个外字,发音mai,上声) 。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万历皇帝为嘉奖朱载堉辞爵让国的高尚品德,特下令在怀庆府城为朱载堉建了一座牌坊,这座牌坊就建在郑藩王府门前的老府门街上。范照藜写的《勾漏山房诗》中就有“高风百世留河朔,老府门前让国坊”的诗句。并加注释:“神宗嘉之,饬建让国高风坊于郡城,在郑藩府之南,俗称老府门。”以此推算,当年郑王府的中轴线应该和老府门街在一条南北线上。

    朱载堉故居旧址是沁阳的特殊坐标,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地标。尽管地面建筑早已被毁,但对故居旧址仍应加强保护,以展示朱载堉的文化资源,要树立文物保护标志并加注文字说明,还可依照《明会典》181卷“亲王府制”的记载绘制平面示意图,以让后人有个直观的了解。

    二、建立《朱载堉纪念碑》

    我们提出保护朱载堉故居旧址,并不是搞大拆大建恢复昔日的王府,主要是要宣传朱载堉创建十二等程律是在这个地方完成的,给世人以明确的地点概念。要在这朱载堉故居旧址上建一座纪念碑,也可将朱载堉塑像竖在碑前,或在纪念碑上刻上朱载堉的浮雕像,要让这沉寂的旧址述说历史。纪念碑的设计要有创意,必须要认真论证,多方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要彰显朱载堉文化特点。纪念碑的造型要庄重高大,建成沁阳一座有永久纪念意义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市区一大景观。纪念碑要刻上十二等程律的公式。即:

    或许,人们会感到惊讶,怎么是数学公式,还有这么长的一行数字?戴念祖先生说:“这就是朱载堉的最大贡献。朱载堉利用数学理论以严格的相等音程来配制八度内的12个半音,这种调律体系是他在世界上最先创建的。”台湾故宫博物院陈万鼐先生在他著的《朱载堉研究》一书中也说,朱载堉的这一理论“震撼了世界乐坛,改变了人类音乐的前途与景观。”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说:“大家都知道,火器、造纸、印书是中国人的三大发明,到了近代,西洋人用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科学方法完全放上去,使这三种东西每一种都有飞速的进步,极度的改良,而我们却须回过头去跟他们学习……唯有明朝末年,朱载堉先生所发明的十二等律,却是一个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极的大发明。他把一协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度,是个独一无二的方法。直到现在谁也不能推翻它、动摇它;他用的算法,直到现在还是照样的做;他算出来的数字,直到现在还是直抄了用,不必我们自己费心。……全世界文明各国的乐器,有十之八九都要依着他的方法造……钢琴却没有一架不用他的方法定律。这种发明,恐怕至少也可以比得上贝尔的电话和爱迪生的留声机罢。”不仅如此,还有更神奇的是当年朱载堉计算那么多的数据,都是用珠算计算的,而且精确到了二十五位。现代美国人曾用超级计算机求证这一数字,结果与朱载堉的完全一致,令现代的科学家惊叹不已。为此,我们应该在这一理论的诞生地树碑以示纪念。

    三、修复“玉音坊”

    “玉音坊”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万历皇帝为嘉奖朱载堉辞爵让国,特下令为朱载堉建的一座牌坊。当时万历皇帝还钦定礼部主事潘士达到怀庆府城办理此事,监造“玉音坊”。牌坊就建在郑藩王府门前的老府门街上。牌坊为四柱三间,石座木结构,琉璃瓦顶,飞檐斗拱,端庄华丽,气魄雄伟。牌楼上镶嵌着三块匾额,称为“三重额”,象征着规格的高贵。上方的匾额书“玉音”二字,故称此牌坊为“玉音坊”;中间匾额书“让国高风”四个大字,故又称此牌坊为“让国高风坊”;下方匾额书“万历丙午岁(即万历三十四年,公历1606年)为郑世子载堉建”。“玉音坊”在老府门街上竖立了三百多年,毁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如今80多岁的老年人有的还亲眼见过此牌坊。“玉音坊”见证着朱载堉辞爵让国的惊人之举和高尚品德,记载着万历皇帝对朱载堉的最高奖赏。我们应在朱载堉故居旧址上重建“玉音坊”,再现“玉音坊”的风采,也使沁阳市区增加一处人文景观。也许朱载堉早料到会有这一天,他特地将“玉音坊图”装订在他著的《乐律全书》中《操缦古乐谱》一书的第一页。为我们恢复重建“玉音坊”提供了效果图。重建前一定要详细论证,认真设计,要修旧如旧,尽量保持原有的风格和皇家气派。而且还要注明是按照明万历皇帝敕建玉音坊的《玉音坊图》于某年重建。

    四、扩建朱载堉纪念馆

    现有的朱载堉纪念馆于1991年10月28日开馆,至今已走过了21个年头。21年来,纪念馆不仅接待了国内的参观者20多万人次,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研究朱载堉的学者,并受到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及其研究所的关注。中国科学院研究朱载堉的资深专家戴念祖先生向纪念馆赠送了朱载堉著的全套《乐律全书》和他本人研究朱载堉的专著。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鼐先生和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卓仁祥教授也向纪念馆赠送了他们研究朱载堉的专著。目前,纪念馆已成了国内研究和宣传朱载堉的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成了沁阳对外宣传的窗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纪念馆已不能满足人们参观的需求和文化消费。展板面积小,展出的内容较少,展出的形式比较死板单调,急需扩大规模增加内容。将来的纪念馆不仅要具备展览的功能,还应具备学术交流和艺术观赏的功能。要增设电子展板,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视频观展。还要增设演艺大厅,要将朱载堉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舞台演出或进行视频播放。还可将朱载堉创意的《高抬火轿》等民间艺术进行广场表演。要将朱载堉的文化资源转换成新的演艺和旅游品牌,形成文化产业,也要对朱载堉墓地进行整修及其周围大环境的治理,既要符合国保单位的要求,也要具备接待国内外参观者的条件。

    五、研制开发朱载堉艺术品和旅游产品

    朱载堉是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他不仅创建了十二等程律,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他还是一位艺术大师,在音乐、舞蹈、绘画、诗歌以及乐器制造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研发朱载堉艺术品和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我们认真研发会生产出很多有价值的艺术品和旅游产品,带动沁阳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飞速发展。在这方面,少林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2006年3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访河南少林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自陪同,迎接总统进入山门后,首先到碑林参观朱载堉的《混元三教九流图》碑刻,引起普京浓厚兴趣。普京参观的行程全部结束后,方丈释永信向普京赠送的礼品竟是一件制作精美的朱载堉《混元三教九流图》工艺品。少林寺深入研究朱载堉,面向世界宣传朱载堉,努力打造朱载堉品牌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文化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吹响了进军号角,我们沁阳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把珍贵的朱载堉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推动我市文化和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把沁阳建设得更好。

    编者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繁荣。古往今来,沁阳不论在哪个历史时期总是走在中原大地的前列,这与沁阳这个千年文明古县深厚悠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是和沁阳人民始终不倦的文化追求分不开的。历史上,发生在这块文明故土上的动人故事可谓千千万万,有些人物和事迹历史上曾有记载,但由于各种原因,被历史尘埃湮没或歪曲或淡化的也非个别。我们有责任去挖掘、去整理、去还原、去传承这些文化宝库。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使命。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新思路、新观念。沁阳正在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前列,文化越来越成为沁阳人民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为此,本报特开辟“八面来风”专栏,并以沁阳市原副市长齐天昌的这篇文章作为开篇之作。欢迎社会各界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精神踊跃来稿,为沁阳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焦作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