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郭沫若与虢国文物二三事
2015/8/18 17:39:0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到过许多地方,留下了珍贵的诗歌和书法,有的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建国初期曾到过三门峡视察,对虢国墓地的发现与发掘十分关注,对虢国文物的研究特别深入。今年是郭沫若先生诞辰120周年,撰写此文,以资纪念。
一杯酒与一件青铜器
郭沫若是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和古文字方面的大家。在他的文集《考古篇》中,收录了30多件虢国青铜器,对其铭文都有详尽的释读和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青铜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虢季子白盘呈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四壁各有两兽首耳,衔环,口沿下饰窃曲纹,下为波曲纹,粗犷质朴。整个器形端庄厚重,气势雄伟。盘内底部有铭文111个字,基本上是四字韵文,语言洗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清道光年间,虢季子白盘出土于陕西宝鸡县虢川司,后几经转手,落到了淮军将领刘铭传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止文物流失,文化部电请各地抢救散落民间的文物珍宝,而位列“西周三大青铜器”之尊的虢季子白盘自然也不例外。皖北行署的人接到电报,立即派人来到了安徽省肥西县刘老圩,向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后人刘肃曾全家传达了政府的意见,以及政府有关文物的政策。刘肃曾决定将这件国宝献给国家。1950年1月 21日,合肥皖北行署召开隆重的献宝大会,接受刘肃曾献出的虢季子白盘。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听到消息后十分高兴,特为此事拍发贺电:“国宝归国,诚堪荣幸。”根据中央指示,1950年2月28日,刘肃曾护宝进京,受到董必武、郭沫若、沈雁冰等领导人的接见。董老也为此盘题词:“国宝归国,可庆可贺”。 1950年3月3日,为表彰刘肃曾捐献虢季子白盘,文化部在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举办了“虢季子白盘”特展。董必武、郭沫若、沈雁冰、马叙伦等都到团城参观了展览。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当天向刘肃曾先生颁发褒奖状,表彰其献出祖传西周青铜重器虢盘的爱国之举。北京电影制片厂也前往拍摄纪录片。周总理还委托郭沫若设宴招待刘肃曾。随后郭沫若在北京饭店宴请刘肃曾,席间郭老诗兴大发,遂赋诗一首:虢盘献公家,归诸天下有。独乐易众乐,宝传永不朽。省却常操心,为之几折首。卓卓刘君名,传颂妇孺口。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郭沫若写完这首诗和刘肃曾碰杯后,一饮而尽。在诗的末尾还落了款:“皖北肃曾刘君以家传虢季子白盘奉献公家,草此以赠之,一九五○年三月,郭沫若。”
当年年底,经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提议,虢盘又参加了在故宫举行的“伟大的祖国”展览,甚至还破例允许观众抚摸。为了纪念这一国宝级的文物,1954年8月25日发行了《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一套四枚,其中第三枚为《虢季子白盘·西周》的邮票,使我们在方寸之间一睹国宝的风采。就这样稀世珍宝虢季子白盘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先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后归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供中外游人参观欣赏。
一个建议与一座博物馆
1956年至1957年,为配合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与市政建设,由文化部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上村岭一带进行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掘。经过两年辛苦工作,共清理了234座墓葬,3座车马坑和1座马坑,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郭老在看了虢国墓地的发掘简报后,写下了《三门峡出土铜器二三事》一文,在《文物》1959年第1期发表,拉开了虢国文化研究的序幕。此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此次考古成果编写为《上村岭虢国墓地》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新中国考古的重大成就之一。
1959年7月5日,郭沫若同志来到三门峡,视察水利工程。同时,他来到了虢国墓地发掘现场,观看了出土文物及一座车马坑。这座车马坑编号M1727,为一座大夫级贵族的陪葬坑。长15.3米、宽4.1米,距地表深4米。内有五辆车,十匹马,两只狗骨架。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厢安放在车轴之上,后有缺口,车的排列自北向南,马头、车辕一律朝北,面向国君兆城区。郭沫若先生指出,虢国墓地的考古发现很重要,为我们研究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这段虢国历史提供了有力依据。特别是看到保存完好的车马坑遗址,觉得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建议对这座车马坑进行“原地、原址、原貌保护”。回京后还把此事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当时发掘的几百座墓葬都进行了回填,只有这座M1727车马坑遗址得以保留。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该车马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2月在此遗址上建成了三门峡文物陈列馆。1987年5月改名为三门峡虢国车马坑博物馆。可以说,没有郭老的建议,也就没有这个博物馆的问世。
该馆为庭院式建筑风格,仿古砖木结构,设计精巧,独具匠心,是三门峡最小、最早的文物景点,被誉为袖珍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实用面积860平方米。正面七间回廊室,东侧陈列厅。这里保存的车马坑遗址与复原的兵、车、马雕塑,已成为该馆有代表性的基本陈列之一。2011年,经过提升改造,向社会推出了“虢国墓地首次考古发掘成果展”和“车辚马啸——中国古代车马文化展”,展厅内外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大量观众。
一首诗与一座大坝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到三门峡视察,有的还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和珍贵的墨宝。最为著名的就是郭沫若的激情洋溢的七言律诗《三门峡颂》,这也是郭老为数不多的一首长篇诗作。那是1959年7月5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到三门峡视察工作,当参观过三门峡大坝回到宾馆后,文化部门的领导及随行人员想请郭老题词,但又考虑他年逾古稀,一路辛苦劳累,不便启齿。省里陪同的同志得知此情后,就去向郭老请示。不料郭老不顾疲劳,慨然应诺。文化馆的同志提早已在郭老下榻的宾馆餐厅里准备好了笔墨纸砚,他健步走进餐厅,提起毛笔略加思索,就奋笔疾书。只见郭老笔飞墨舞,得心应手,笔法雄健潇洒,字迹苍劲优美,不一会儿工夫。“诗八章”一挥而就一气呵成:
炸将神鬼化为烟,从此安澜亿万年。
人道河清圣者出,圣人已出自戡天。
坝高一百六公尺,俯瞰黄河地底来。
剩有余威穿闸过,回澜激荡牡丹开。
三门神鬼已无门,河底龙宫亦不存。
闻有盲鱼蒙解放,谅无眼泪泣神君。
水打梳妆台下过,开元旧有娘娘河。
娘娘已自随流水,故把妆台付逝波。
鸭绿江头水丰闸,武昌横跨二重桥。
宏图宇内难为匹,今日方知此更豪。
大禹巍巍浪得名,擅逃水土误中原。
千秋功罪今勘定,不在龙门在鬼门。
鬼斧神工作天险,人工民斧险为夷。
三门峡上英雄汉,动地惊天大史诗。
创造乾坤今在眼,古传盘古不虚夸,
人民六亿皆盘古,沧海桑田一刹那。
1959年7月5日来三门峡视察水库工事,大坝将于第二年国庆节前完成。神门、鬼门已无痕迹,气魄雄伟,深受感发,因成诗八章,以纪其事。
“诗八章”被书写在四张图画纸上,另有一张为写诗的背景及落款。郭沫若先生热情洋溢的赞美了在桀骜不驯的黄河上修建的这项工程,以及艰苦奋战在建设工地上的工人,称赞是创造乾坤,惊天动地的大史诗。三门峡大坝是中国人民治黄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人民在经济十分困难、苏联又撤走外国专家的条件下,修建这座数千年想建而未建的大坝,表现出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了向外展示三门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三门峡虢国车马坑陈列馆专门举办了一期名为“创造乾坤”的文物精品展览。“创造乾坤”四个字就源于郭沫若的“诗八章”。文物展后,“诗八章”从图书馆移至虢国车马坑陈列馆,成为镇馆之宝。2005年,“诗八章”在一家技术全面的书画装裱店对其进行了装裱。从此后,全套五张郭沫若的“诗八章”真迹以崭新的面目呈现给观众,在三门峡产生了轰动,吸引了不少书法爱好者参观学习。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西部在线(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