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首级葬地之谜(2)
2014/6/23 11:57:1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史书上记载,从元代开始到明代中期,由于战争、水旱、蝗疫等因素,造成皇姑冢周围方圆千百里的居民死的死,逃的逃,渺无人烟,这一片土地沦为蛮荒之地。
历史文化的记忆因此出现断层。
后来,从外地迁徙来的人们因为对新迁址原来的地名知之甚少,遂以自己的姓氏或新迁址的地貌特征起村名。而蚩尤首级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变成了“皇姑冢”。
皇姑冢下有一自然村叫“皇姑冢村”,该村目前被分为两个行政村,分别是叶街村和张街村。叶街村叶氏家族族长回忆说,明朝永乐年间,一些本是南昌的叶姓居民随朱棣北伐军来到阳谷,看到运河畔有一古冢,视为风水宝地,便傍冢建村,定居下来。这便是叶街村的由来。
张街村又是怎么来的呢?据张街村张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先民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
村里的先民们觉得,村旁的这个大土丘从规模上来看,像是古代帝王的墓冢,便给村子起名为“皇古冢”,后来又改为“皇姑冢”,并且还为这个名字杜撰了一个“村妇救皇帝”的美丽传说。
李贵洲表示,事实上,蚩尤冢被讹传为“皇姑冢”这个现象并没有什么稀奇,古地名中以讹传讹的情况相当多,远的不说,就说埋葬蚩尤躯干的地方吧,不也被讹称为“娘娘庙堌堆”吗?
不管怎么说,蚩尤首级冢葬地之谜于今大白于天下,这让多年来孜孜研究蚩尤的众多专家学者深感欣慰。而对于苗族同胞来说,这更是一件大喜事,他们几千年未了的心愿终得实现。
如今,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原贵州省省长、贵州省苗学会会长王朝文题写碑名的“蚩尤冢”石碑,已被立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的皇姑冢前。至此,这个被人们误称了几百年“皇姑冢”的土丘,终于迎来了复用真名的这一天。而那段曾在中国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沉寂几千年的关于蚩尤的传奇,也将重新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作为和炎黄二帝“平起平坐”的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蚩尤给后世子孙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怎样用好这笔财富,之于国人,尤其是阳谷人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阳谷县将如何利用蚩尤文化品牌,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呢?敬请关注11月24日“探秘蚩尤冢”之《阳谷文化内核的聚变》。
■延伸阅读
一个传说·一首古诗·一种民俗
蚩尤葬于阳谷,旁证不少
专家称,“蚩尤首级冢就在阳谷”这个观点,不仅仅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支持,还有民间传说、古诗和民俗遗风方面的佐证,理由充分,令人信服。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段宝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研究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史,不能忽视对于民间文学和民俗的总结和研究。民俗的东西,虽然难免会有幻想、神化的成分,但它们表述的基本事实、表达的基本感情当较古老,往往就是历史最真实的反映。
传说蚩尤喝退风雨二神
多年来,阳谷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蚩尤冢的故事传说。这是其中一个。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在中原大地滚来滚去,泛滥成灾,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经常遭受黄河水的侵袭。鸟飞高枝,水流洼地,一到发大水时,人们就跑到大高堌堆上。
有一年,黄河又发洪水,众人都在大高堌堆上躲避。一天,下着倾盆大雨,呼呼地刮着大风,地下黄河水汹涌澎湃,眼看就要淹没这块高地,人们吓得齐哭乱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空一道金光闪过,随着一声炸雷,空中传来一声断喝:“呔,大胆风雨小神,竟敢侵占我的圣地,淹我陵墓,还不速速退却。”众人大惊,不由得抬头观看,只见在空中站着一个神人,铜头铁臂,三丈多高,口中吐火,挥动手臂。声音刚落,人们只见洪水哗的一下退去。空中的雷也不响了,电也不闪啦,风也停了,雨也住了。众人齐跪高地,拜谢神仙搭救之恩。过了片刻,一道金光,神人不见了。
当晚,众人梦见神人相告:“我乃九黎之君蚩尤氏,当年我和轩辕氏、神农氏各占一方。后来神农氏侵我领地,向我开战,战我不过,便联合轩辕氏,与我作对。涿鹿大战,我先胜后败,尸身被分开埋葬,此大堌堆内是我的头颅。神农氏、轩辕氏二人,惧怕我的威名,许我在此建冢,我心不服,后经天庭调解,方才平息。今黄河水侵我陵地,你等众人祖祖辈辈为我守坟,逢年过节还按时祭祀我,今见众人有难,不忍心让你们陷于汪洋之中,故喝退风雨二神,以救你等生命,保你们一方平安。”
众人感谢蚩尤救命恩德,故捐资盖起大庙,塑其金身,虔诚供奉,四时香火不断,民人求风有风,求雨有雨,风调雨顺。有病的人喝了所求圣水,吃了圣土,很快就康复如常。据说当时蚩尤冢特别大,方圆上百亩。庙里的蚩尤像高三丈,铜头铁臂,有八条胳膊和八只手,相传能抓天下。大殿两旁是左右廊坊,大殿门前有座戏楼,每年的十月初一有庙会。每逢庙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到这里来烧香许愿,传说千百里之外的人也有到此烧香许愿的。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每逢农历的十月初一,都要上坟烧香供奉。只是到了元朝末年,这一带连年开战,人们或死或逃,整家整村的都没了人烟,这里才荒凉了起来,后来的人连里面埋的是谁都不知道了(此故事由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村民叶德长口述、阳谷蚩尤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许广录整理)。
古诗透露蚩尤葬地信息
清代钱熙彦编撰的《元诗选·补遗》中,有这样一首元初诗人王奕的七律诗《九月申屠伯骥同饮寿张蚩尤冢上》:“蚩尤一梦四千年,涿鹿如今又不然。栅上悬丝重放下,草门朽骨尚高眠。升乌沉兔人今古,点鹊痴蝉事后先。醉插黄花供一笑,谁知吟客是乔仙。”
王奕在这首诗的题目中提到一个人,名叫申屠伯骥,是元初东平州寿张县学官(即掌管学校教育的官员),他的父亲申屠致远是元朝大臣。王奕与申屠伯骥、申屠致远父子都是好朋友。三人的资料在《新元史·列传》中均可查到。既然历史上真有这么三个人,那么,王奕与申屠伯骥“同饮寿张蚩尤冢上”的写照应等同于史籍记载,有很强的可信度。
专家认为,这首诗至少向后人们透露了两条关于蚩尤冢的真实信息:第一,元朝初年,寿张确有蚩尤冢存在。第二,从《皇览》成书的三国魏文帝时期到元初王奕写这首诗,中间间隔漫长的一千多年时光。其间,黄河数次在寿张及其附近州县决口,淹没了很多村庄房屋,而蚩尤冢仍能巍然屹立,说明它的规模很高大,具有帝王墓冢的特征,而不是一般墓冢所能比的。
十月祭祀印证史籍记载
《皇览·冢墓记》提到,蚩尤冢,“民常十月祀之”。这表明在《皇览》成书的三国时期,在蚩尤冢附近一带,就形成了每年十月祭祀蚩尤的习俗。
有意思的是,在当今的阳谷及其周边地区,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家家户户也都要上坟烧纸祭祖,就连出嫁的女人都要回娘家上坟。
专家认为,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定与蚩尤有密切关系。正因为阳谷是蚩尤首级葬地,当地长久以来才会形成这样的祭祀习俗。
(原标题:蚩尤首级葬地之谜)作者:田明山 刘江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聊城晚报(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