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之人 英迈之气
2014/6/17 15:28:1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刘禹锡被称作“诗豪”,固然是因为其才华和气势,也因为他的性格和气质。刘禹锡的性格既倔强又爽朗,气质豪迈、通脱而旷达。
看看他如何对待秋天。历代文人总是“悲秋”,关于秋天的诗几乎都是伤感、悲凉的,色调都是凄清、肃杀的。但刘禹锡是秋天的真知音,他逢秋则喜,写秋天,他弹拨出的旋律就是与众不同:“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此诗后半首犹见雄健俊迈,骏马、劲雕、豪士、逸兴,情状如画,衰气尽洗,想必连秋天都会觉得异常痛快。难怪前人赞其“照耀古今,脍炙人口”(王昌彦《小清华园诗谈》);“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沈德潜《唐诗别裁》)。
再看《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嗾”字音同“擞”,“教唆、怂恿”之意,“嗾人狂”意为“使人狂”。)清人何焯谓“翻案,却无宋人恶气味。兴会豪宕。”是的,一般都认为刘禹锡喜作翻案笔墨,其实他固然常常与传统和常情“唱反调”,但并不见得是刻意为翻案而翻案。比如他对秋天的喜爱,在秋天里的精神爽快和诗兴飞扬,都是那么真实那么丰满,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胸襟为之一阔。
对待离别,刘禹锡的态度也不为伤感所困。如“水为风浪生,珠非尘可昏。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赠别君素上人诗》)”洒脱中亦含“通彻无碍”的禅味。《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更乐观想象韩泰未来在湖州神仙似的日子,来宽慰好友、轻松气氛——“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人最大的恩人和敌人,就是时间,老年不论对谁都是考验。旷达之士也要老去,然则刘禹锡如何处老年?
白居易和刘禹锡过从甚密,两人也比较长寿,不得不面对老友纷纷离世的打击。白居易写了好几首诗,以“谁知临老相逢日,悲叹声多语笑稀”诸语来抒发悲哀。刘禹锡的回应是:“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座听。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赠乐天》)在伤感、无奈之际,尚能作“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之语,胸襟气度真非凡人。他不像白居易那样一味伤痛、万念俱灰,末句更以抛却官职,两人一同归隐相期,应是对白居易最好的安慰。
《酬乐天咏老见示》也是性情不改、气势不坠的佳作。白居易写了《咏老赠梦得》,叹息自己垂垂老矣,而刘禹锡,前半虽也对年老表示感叹,似与白同感,但后半就英气难掩,如月出云后、凤鸣幽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但有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智慧,更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豪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前人纷纷赞叹:“其英迈之气老而不衰如此。(瞿佑《归田诗话》)”“结句气既不衰,文章必传无疑。(何焯语)”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总结道:“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公亦自有句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公自贞元登第,历德、顺、宪、穆、敬、文、武七朝,同人凋落且尽,而灵光岿然独存,造物者亦有以偿其所不足矣。人生得如是,何憾哉!”
刘禹锡的通达是以参透人生、洞察规律为基础的。且看他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前四句承接白诗诗意,五六两句,便借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人类的新陈代谢也是自然规律,同样不可抗拒,略有无奈但很客观,更多的是认识天道之后的坦然,而且将人事代谢写得富于水流花落之静美。结尾说古往今来都要面对死别之恨,即使哭干了眼泪终究无济于事,以此劝慰白居易不要太过伤心了。见识过人,豁达也过人。
才华过人,足羡;如此旷达,足奇;英迈之气,至老不衰,不能不大奇之。奇哉,刘禹锡!“人生得如是,何憾哉!”(原标题:旷达之人 英迈之气)作者:潘向黎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新民晚报(2013-09-12)